缺愛的人,是如何在感情中榨乾自己的?

情感導師 544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越渴望愛的人,越得不到愛。因為不懂得索取,再好的戀人也會變成遇人不淑。一個人在原生家庭里的依戀模式,決定了將來在婚戀關係中的依戀模式,比如說:安全感建立在父母身上,沒有自我,那麼長大後也不懂得建立自生安全感。會希望通過依附另一半來找到安全感。那麼便永遠沒辦法體驗戀愛的幸福感。

應市場需求而生,錦鯉我總是發一些關於挽回技巧的文章,說實話,看到現在寫到現在諮詢做到現在,越來越覺得理論和技巧,只是救一時之急切,避不了一世之辛苦。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與自己相處好,不懂得在某些困難與被放棄面前理性的去分析自己的問題,就會越是渴望愛情,越是得不到愛情。為什麼有的人,不管換不換戀人,都能從每段戀愛里得到幸福與快樂,而有的人,越談越悲觀,最後一句「 再也不相信愛情」終結了自己的親密關係。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一段感情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盲視,找不准自己的問題,所以就會越加怪罪對方。很多人也會跟我抱怨; 錦鯉,我遇見的是個渣男或者渣女,我能怪誰呢??但其實,去選擇一個渣男或者渣女,甚至說你根本hold不住對方,讓對方有變渣的機會,那是不是也說明,你的戀愛段位太低了呢?戀愛不帶智商,也不帶情商手腕,無故投入太多,那被牽着鼻子走太正常了 。我們始終要學會利用規則,去滿足自己,而不是去依附於戀愛關係,讓人消耗自己 。

在這裡錦鯉我先拋出一個理論,如果一個人,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沒有人品與毫無良知的「壞人」 ,但是TA對你並不好,那麼原因其實就兩種;

* 1 你的價值沒有達到讓TA 對你既愛又怕的標準線

缺愛的人,是如何在感情中榨乾自己的?

* 2 你的戀愛段位太低,並非真正的懂得處理親密關係。

你可能覺得,「錦鯉,你太理想化了,愛情需要順其自然」。如果我也和你們一樣 ,也那麼朝氣蓬勃,哈哈,我也會說一樣的話,但是我從事的職業,我近十年所解決的的情感問題,沒辦法讓我去片面的看待問題。任何情感的開始與發展,可以順其自然,但是也是先開始爭其必然,才能順其自然,最後才可以失之坦然。沒有經過努力的愛情,爆發情感危機是時間問題。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都住着一個孩子,一個最佳的理想伴侶,一場對於親密關係的終極預期。在我身邊,有着這般預期的人很多很多。尤其是那些在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被忽視不被注意的人身上,非常明顯。

他們過往太缺乏被愛被認可了,所以潛意識裡會特別希望,出現一個生命里的「答案」,一個「英雄」 去解救自己。特別渴望自己被無條件的愛着。會有一個人來到身邊,解救自己,治癒自己。但很遺憾,終究大夢一場空越是希望被無條件接納的,越是希望得到愛的人,卻往往是落空收場。

因為越是渴望索取更多愛的人,越是把希望更多的寄予在別人身上,最後越是很諷刺的,成了付出者,成了那個沉沒成本最高的人。因為本質是,他們根本不愛自己,也不足夠的接納自己,所以他們永遠在關係里焦慮,永遠不足夠的接納自己。但是處理戀愛關係,越是不冷靜,認知不到位,越是會一場空。所以,我們在做諮詢的時候,在幫助解決問題的同時,會比較喜歡說一些暫時聽着沒用,但是對於長期關係而言,在日後會發揮作用的「認知教學」。

有的人更甚,因為你會發現他們每段戀愛,都是虐戀,都是愛得死去活來,但是悲劇收場,次次都是如此,可能他們在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的時候,會覺得是遇人不淑,或者性格所致。但並不是這樣的,是因為,內觀親密關係,其實是在重複輪迴與父母的親密慣性以及自我內心的自動化運行機制。他們不過是在一個一個對象換着,但是這種機制並沒有有任何改變,所以跟誰談並不是重點,而是自己一點沒變啊。

所以什麼是真正的戀愛的手腕? 就是沒在一起之前,你可以大致分析處對方是一個怎樣思維的人,戀愛中懂得駕馭每一次吵架與危機,分手,也應該是你先想清楚需求以後,謹慎做的決定。說到這裡,也是做下預告,馬上要推出一些人格測試與分析。嚴謹的去剖析與分析,你們倆被忽視,被掩飾的,被掩藏的另一面。但其實就是就是這些不被看到的另一面,才決定了一個人的選擇與決定。

· 1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又又又被分手了。

對TA來說,這簡直是像情感魔咒作用到了TA的身上。

即使遇到無比會照顧TA的男人,也沒辦法照顧到TA的需求,反而是TA成為了那麼付出更多,照顧需求更多,更吸收負能量的一方。

其實這種重複機制,並不是次次遇人不淑,一切有因才會有果。

比如;

TA對象送給了TA一個價值不菲的禮物,TA的反應一般都是拒絕,並不是TA不喜歡對方的貴重禮物。

而是TA覺得,即使有錢也不能這麼消費,太浪費。

TA的對象,在TA生病的時候,準備請假來陪TA,TA的反應也是拒絕,並不是因為對象的做法讓TA覺得不開心,

而是TA覺得,只是小毛病,這種做法真的太麻煩了,沒有必要。

還有一些生活的方方面面,TA都覺得,沒必要,太費事,不必讓對方這麼為自己付出,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總是自己安排好。對方還沒有反應,TA就做完了。

當我把這些相處細節一一的,有邏輯的放在TA面前的時候,TA自己都為之震驚。TA比誰都渴望被照顧,被愛,但是卻是在戀愛當中,照顧別人的那個。TA總能理解對象的不容易,很多方面TA都是圍繞着對方的需求和感受打轉,不斷的拒絕對方的付出。你們覺得TA的對象會珍惜TA的懂事是麼?其實人性使然,並沒有。

而對方在目睹TA她的這一系列行為之後,惰性馬上就會產生,

或許是找不到被需要的存在感。

或許是潛意識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個照顧者的角色。漸漸到了被照顧的角色里了。

就慢慢的變得怠惰至極了。

於是一個你想不到的結果就誕生了,一個明明內在能量不強大的依附者,一個對愛需求感很強的人,變成了照顧另一半的「家長」

而明明內心能量強大的給予者,卻漸漸在這段關係里,退化成了「孩子」,所以這段顛倒角色的感情,勢必會帶着傷痛走向破滅。

這就是重複輪迴的原因。一遍一遍,期待着愛,卻硬生生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推走了愛。

在這段感情里,TA的前任並沒有做錯了什麼,只是在這種情感模式下,都會被潛移默化的推到了渣男渣女的位置上。誰真的對了麼?誰真的錯了麼?都沒有錯,只是對自我情感認知的不到位,讓合適的人變成了不合適。

· 2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心理對於親密關係的映射,就會變成結果。就像我開頭寫的「一個人在原生家庭里的依戀模式,決定了將來在婚戀關係中的依戀模式,比如說:安全感建立在父母身上,沒有自我,那麼長大後也不懂得建立自生安全感。會希望通過依附另一半來找到安全感。那麼便永遠沒辦法體驗戀愛的幸福感。」

每一個的每次戀愛都是在重複個體與父母的依戀模式,從而衍生出的心理對抗機制。

我記得李雪老師曾在書里寫過一段話;

因為早年和父母無法建立親密依戀,成年後也很難學到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於是很多人發展出各種防禦機制,以避免在關係中被拋棄。男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是:我要更成功,賺更多錢,女人就不會離開我了。女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是:我要努力照顧家人,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會被拋棄。這些策略,都是童年時保護我們活下來的信念。 並且,很有可能在無意識間,像木馬程序一樣,暗中操縱我們的一生。

這些對抗機制的不同,也是因為父母以及國家文化與教育,對每個個體不同的影響與預期造成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是同性父母對家庭的付出,並且在模仿同性父母的同時,接受到了被認可的暗示,那麼TA就會把「付出」 當作親密關係的示範,那麼就會變成一個以「付出」的方式來得到親密感得到安全感的人。

他們的對抗親密心理公式就變成了:

付出=一直被愛

不付出=被拋棄

還是拿我的這個朋友舉例子,TA的內在親密模式就是: TA必須懂得付出,TA必須事事做到完美,才有資格獲得愛。 TA必須足夠理解體諒伴侶,才能被愛。即使,這種愛的獲得並不真實,很多時候都要犧牲自我需求,那TA也是心甘情願的。

在TA的原生家庭里,TA永遠都在怕父母失望,怕接受到父母的否定。所以為了維護這種表面的愛,為了不斷的得到父母的認同。所以TA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暴露自己的不完美。怕失去這種愛。那時候的他們,與現在何其相似。 現在的TA也是時刻維持着自己的完美形象,不斷付出,不斷犧牲自我需求和意志。來滿足戀人啊。

TA真正的依賴過信任過父母嗎?並沒有過。

TA平時絲毫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談及一些不好的事情。父母問TA生活工作情況 ,TA永遠都是報喜不報憂。並不是單單怕父母擔心。而是在TA心裡,壞的,負面的事情,是本身就會不可以讓父母知道的,因為那是會影響父母對自己的愛的回應的。

所以在這個原生家庭的底層邏輯下,在如此缺乏安全感的親密狀態里,TA比任何人,都需要一個能無條件接納TA,照顧TA的人。

但是事與願違,TA越是需要這種完美主義下的愛,這種愛就會離TA越遠。

TA以為,只要持續付出,事無巨細的體諒着理解着對方的需求。對於對方的好,只要學會拒絕,那麼TA就是一個「完美愛人」。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動的被拋棄。但是其實TA的這種心理,才真的讓對方有了拋棄自己的資本和藉口。

所以錦鯉我常說,愛人之前先學會愛己。

要麼越缺什麼你就會越失去什麼。 越想要一場不分手的愛情,越是背道而馳,露水情緣。

因為,越缺什麼,越怕會失去什麼,也就越容易用一種錯的的方式,來維繫長期關係。

用付出來維持自身沒法自生的安全感,就是亡羊補牢,答案永遠都是錯的。

· 3

所以中國年輕的一代人,通常會呈現兩種狀態。要麼付出過度,付出到沒有自我。要麼過度自我,不願意為另一半付出。

二種極端狀態所衍生的兩種結果,要麼就是付出太多,沉沒成本太高,所以越付出越容易對另一半期待太高。沒有被察覺的需求一次又一次積累,只會越愛越有怨氣。越有怨氣越期待。走入一個死胡同。要麼就是嚴絲合縫的保護自己的需求,總是接受付出,而不敢也不願意去付出。也會把感情逼上死胡同。

都用自己的邏輯去盲視的看自己,那麼肯定就無法做到內觀,做不到內觀,就一定會發生,這樣的做法只有你自己覺得好,卻不是對方真正想要的。這樣對方其實也會有一種愛無力的感覺。對方會覺得,對於這段感情無能為力。就會慢慢走向失望。很多人的手,就是這麼分的。

李雪老師在一本書里講到一個例子。

有個辛苦工作,盡心盡力幫助其丈夫讀博的女人,最後卻被背叛了。

在離婚的法庭上,她的丈夫說了很多他們感情中的不快樂,委屈與無奈。比如說,他要接受很多來自其老婆以及她的家庭的聯合歧視。

他試圖與其老婆溝通很多次,但是其老婆並沒有留意。她老婆非常理直氣壯的說,我每天很辛苦照顧身邊的一切,你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她已經沒有精力顧及了。

對此,李雪老師的解讀是:

林女士的潛意識信念是:我只要不斷辛苦付出照顧家庭,就能維持這段婚姻。 這個信念像魔咒一樣控制了這個女人的生命,讓她看不見真實的婚姻關係,看不見真實的丈夫。 真實的丈夫從未嫌棄林女士的付出不夠多,而是急需情感交流,急需溝通婚姻中的感受。

當一方的預期永遠沒辦法被另一方滿足的時候,最終也就是露水情緣。並且最重要的,是這種為家庭為男人的未來付出的道德至高感,本身就會其老婆站在更高的道德領地,產生更多的埋怨與無助,期待與理想化的想象,所以會覺得某些回報是理所應當的。

比如說他們會理所應當的感覺:

我付出了這麼多,難道換來的是就是這些薄情寡義的回應,這真的太傷人心了。我為什麼會碰上如此狼心狗肺的人?太可恨了。這樣的怨氣是沒有辦法去維持長期關係的。

畢竟長期關係的實質,就是等價的交換。

·4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錯誤的重複性極強的「命運」呢?

首先,內觀自己的需求是否被滿足,在急於付出之前,先慎思,看看自己是否忙於付出忙於留住愛情的頭同時,看看自己內心的恐懼感從何而生?想想最差的結果自己能否承擔?是不是對於結果有種過度的恐懼?如果有這種恐懼感是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控制自我的?是不是覺得自身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只能用付出來平衡關係?是不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再問問對方,對方真的喜歡你的過度付出嗎? 對方所需要的是怎樣的狀態? 去問問對方,當初吸引TA的你,是否被愛的理由就是因為懂得付出?

如果對方愛你的理由是其他,那麼又何必擔心呢?不因什麼起,就不會因什麼落。如果愛的就是你的付出,那麼請讓這種情感索取者離開吧。愛你的人不會以這樣的方式讓你痛苦的。

因為,付出應該是你獲得安全感的保護傘。不應該是對方榨取與操縱你的遙控器。

現在的你,需要給予自己更多的愛全感和愛,學會看向自己的內心,而不是過度的依附。懂自我,有自我認知的人,能看到真實的自我的人。才會在感情里越戰越勇。

真正的愛,是接納自我以後的適度的付出,,一方面適度付出。真正的愛,不是單方面一貫的付出後,站在道德論點是,去要求回報。

而是像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的,

愛情中付出的失衡是常態。也正因為失衡,才會發展出有意義的交換。如果關係永遠處於平衡,那就也意味着結束。 當另一方付出多了,你感受到了,於是你付出更多,他也感受到了,於是付出比你還多。 你們的關係就會前進,且沒有停留。

所謂正向的親密關係循環。那就是設置好自己的付出限度,去合理的付出。如果一直被內耗那就果斷放棄一段感情。畢竟愛人之心,當被捧手心,而不是被掩埋欺騙。

當一個人開始內觀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逃避問題,只能讓自己背離答案,只有面對問題,接納痛苦,才能讓自己接近問題的最佳答案。

我是錦鯉,一枚情感諮詢師,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08 22:06:04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頭像
2024-04-19 23:04:07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