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扭的瓜不甜,感情更是如此!正確了解什麼才是吸引力
三姑六婆們老是覺得她們比我們更懂我們應該喜歡怎樣的人。雖然科學本身就是一個去浪漫的過程,但是心理學不會幫助你在相親中百戰百勝,也沒有什麼必勝法則能幫助蘿蔔白菜立馬墜入愛河。人類心理真的太複雜了,即使簡化到幾條法則,也會因為過於抽象而無法維持可靠性。不可否認的是,「吸引力」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作為一個研究大腦的人,我也相信科學會比「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男男女女,或是所謂的泡學專家,或是從18歲就擔心我們找不到對象的三姑六婆,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吸引力。
圖片那麼,關於吸引力,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些什麼呢?首先,是距離。影響「兩人是否能發展一段感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兩人之間的物理距離。1932年,JamesBossard說近一半的戀人本身就住得很近,而且兩人之間地理距離越遠,能在一起的可能性越少。但畢竟1932年的人不像現在2017年的人能夠使用網絡,網絡已經讓我們能夠跨越物理距離來遇見,也讓我們的「遇見」變得快捷和便宜。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有了網絡,物理距離也還是一個問題。畢竟我們都需要真實溫暖的擁抱:這個擁抱不能來自他或他,必須是你。所以無論線上如何打得火熱,都得轉到線下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圖片其次,是外表。但當出現更多的人際交流時,外貌的影響會大大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心地善良、暖男、有趣等等,甚至是氣質。而且人格魅力,譬如我們常說的氣質,也會讓人變得很耐看。其實說到底就是內在特性給外表的加成。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仔細想想,氣質真的是個很奇妙的東西:難以名狀,且極其細微。短時間提供吸引力加成的道具:酒,喝了酒之後,所有人,即使是路邊的歐巴桑,都會變得更有吸引力。還有研究發現恐怖電影也對感情升溫有幫助。你可以去試試,先跟喜歡的人喝一小杯,微醺,然後去看恐怖電影。
圖片親測有效,要是沒效果也別找我,肯定是你不夠遊刃有餘。除了這些物理道具,還有比較抽象的。時間,我們常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這一般是在感情剛剛開始的時候最明顯。你看我就做得特別不好。剛談戀愛的時候,特別積極地投其所好地化妝打扮,現在嘛,早就頹廢了。說實話,有時候看着自己都覺得挺抱歉的,扯遠了。雖然不太明顯,但我們似乎更喜歡喜歡我們的人。最酸澀的感覺就是,喜歡我的我不喜歡,我喜歡的卻不喜歡我。但如果不是因為我有喜歡的人,說不定是有可能喜歡上喜歡我的人的。一位教授的一個觀點:所有的戀人關係都建立在互惠的自我披露,與戀人相互交換某些親密信息之上。
圖片到底何時、何地並且如何展現這些親密的信息給新的戀人,是每一段親密關係中的重要環節。他總結這個特性為互惠。另外,教授還提出,做出一副高冷傲嬌「我不會喜歡你」的樣子,基本上是從來不會吸引到對方的。因為,他認為,給別人一種「我不喜歡你」是與互惠這條特性相斥的。這個看法,怎麼說呢,我覺得是局限的。至少絕對沒有看過霸道總裁文。估計他是無法理解「這個女孩居然不喜歡我!她好特別,好單純好不做作,和那些妖艷賤貨好不一樣!」這個概念的。
圖片從理論上來講,大部分人也不太同意他的觀點:即使互惠確實存在,但你喜歡我,我還是不一定會喜歡你;反之,反互惠也不一定不能夠引起吸引力,沒有什麼絕對的吸引力法則。常說異性相吸,小編以前也是這麼以為的,新鮮感、神秘感在產生吸引力中有重要地位,但如果仔細觀察、細細思考,就會發現有這個結論也是因為我們常忽視相同性而對反差,更加敏感罷了。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也都發現,大多數的配偶往往有相似的社會人口特徵,即兩者往往在年齡、社會地位、工作學習背景上類似,才會有長期、穩定的吸引力。但相比於這些外界的標籤,最重要的還是兩者擁有相似的三觀。
圖片這三觀從日常的品味到敏感的政治傾向。畢竟我們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對於和自己觀念不同的人,難以避免地會感覺不爽(即使我們不願意承認)。這也完全符合情況:我們,首先是相似,其次才是互補。沒有共同語言,第二次的談話難以開始。這也是第三點:互知,我們更喜歡我們了解的熟悉的。但注意,這也不是絕對的。太過相似或熟悉也不會產生吸引力。雖然畫柯南的漫畫家青山X對青梅竹馬這個setting情有獨鍾,但研究也發現如果5歲起就天天一起長大的,也很難產生吸引力。
圖片總而言之說了這麼多,如果我們能夠量化上面所有的特性,我們會不會有機會準確預測兩個人是否看對眼呢?還是不行的。感情這麼複雜,往往在感情的萌芽階段,我們會焦慮。而過濾會讓我們表現得奇怪,這相信大家都有過體會。而且現在在面對感情時,我們往往也身負各種負擔,生活、家庭、工作、社會,家人的期待、鄰居老王的介入、同事的看法、甚至自己對自己的期待,還有各種奇葩前任給我們帶來的心理陰影。
贊
評論列表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