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帕克
你還記得上一部漫威電影是什麼時候嗎?很難想象,那是2019年6月28日上映的《蜘蛛俠:英雄遠征》,已整整過去兩年。在這兩年間,疫情的影響,加上「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去世的陣痛,漫威影業有一年算是徹底停擺。直到第二年,才終於開始在迪士尼+平台推出漫威電影宇宙為背景的劇集,《旺達幻視》、《獵鷹與冬兵》以及《洛基》成為了漫威粉絲唯一的慰藉,但顯然這些以《復仇者》系列中邊緣角色為主角的劇集,並非漫威影業的主菜,觀眾更加翹首以待的,還是漫威電影的重啟。
本該在去年上映的《黑寡婦》,多次改檔,甚至連續兩年都出現在「豆瓣年度最期待電影榜單」里。最終在今年七月,才於北美院線和迪士尼+同步上映,終於終結了漫長的期待。不過,對於大部分國內粉絲來說,由於國產片保護月的關係,則還需要將這個等待再延長一些。
電影開始於1995年,黑寡婦娜塔莎·羅曼諾夫還是一個小女孩,跟隨在美國充當間諜的「一家人」逃離俄亥俄州,降落在古巴。最終,和自己生活了三年的「妹妹」葉蓮娜一起被送入了俄羅斯特工組織「紅房間」接受訓練。時間來到21年後《美國隊長3》結束的結點,違反索科維亞協定的黑寡婦開始逃亡。卻意外收到了葉蓮娜寄來的一箱神秘藥劑。黑寡婦也因此遭到紅房間超級刺客模仿大師的追殺。為了查明真相,黑寡婦找到葉蓮娜,決定二人一起回到俄羅斯,與當年的「父母」聯手,誓要一舉摧毀紅房間……
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第一部電影,《黑寡婦》的故事卻發生在一個舊的時間點中,在漫威劇集將時間線不停推移,甚至展開多元宇宙時,《黑寡婦》則像是一個游離於故事主線的番外篇。由於這個角色已在《復聯4》中死亡,這部有些遲來的solo電影,也成了粉絲告別自己喜愛角色的最後機會。事實上,漫威電影之所以成功,一大原因是由於長線敘事和優異的選角之下,觀眾對角色的好感與依戀之情。由於愛之深,經歷了無限戰爭的觀眾,更需要有一個慢慢過渡的療傷過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漫威在《復聯4》後,接連五部作品都是有關某個逝去角色以及其離去所帶來餘波的原因。五部作品對應離去的五個角色——《蜘蛛俠:英雄遠征》講的是世界如何與鋼鐵俠告別;《旺達幻視》說的是旺達如何面對愛人死亡的巨大悲痛;《獵鷹與冬兵》講述的是美隊離去後的盾牌之爭;《洛基》讓死去的洛基可以在平行宇宙中繼續冒險;到了《黑寡婦》則是漫威對於第三階段死去角色的最後致敬,讓黑寡婦回到她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展示她最終搗毀紅房間的英雄事跡。
對於喜愛角色的粉絲來說,「氣憤」漫威遞刀子的同時,亦可以有無限感懷之情。但排除這些情感因素,把《黑寡婦》作為一部獨立成章的電影來看待,則會發現,本片作為一部類「冷戰」背景的特工片,但卻被放在了一個不再有冷戰的當代時間線上,最終也造成了某種錯位感。
事實上,將冷戰和美女特工剝削類型片結合,是近些年來好萊塢比較熱門的選擇,既有俄羅斯文化的異域風情、又有70、80年代的懷舊感,還能有大女主出場壓陣,把性和殺戮融為一爐。相似的題材,近些年來有 「大表姐」主演的《紅雀》,查理茲·塞隆主演的《極寒之城》,朴贊郁的劇集《女鼓手》以及呂克·貝松導演的《安娜》。這幾部作品無一例外,都包含有性剝削的成分,大多數情況是女特工接受SM式訓練,再以美色勾引男人進行暗殺。性和暴力,加上實打實的冷戰背景,所涉及的大量限制級、歷史和政治元素,顯然不是迪士尼電影的處事風格。於是在《黑寡婦》上,迪士尼採取了務虛的策略。
雖然能夠感受到美蘇陣營的二元對立,感受到娜塔莎經歷過殘酷的剝削和黑暗歷史,但這一切都沒有被明確拍出。整個故事開始於1995年冷戰結束之後,可謂是巧妙避開了蘇聯政治議題。整體故事又略過了黑寡婦的起源和在冷戰中執行的暗殺任務,使得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僅僅停留在爆米花電影的層面。之前作為殺手的複雜掙扎都被略去,只講述她英雄的一面,最終將重點放在了復仇一點上。
正如同迪士尼拍《花木蘭》消費中國文化,拍《尋龍傳說》消費東南亞文化一樣,這部《黑寡婦》雖然削弱了冷戰元素,但卻一點沒有忘記要消費蘇俄文化。這種蘇俄文化,也是帶有好萊塢明顯的有色眼鏡的。整部電影可以說是完全的俄羅斯故事,主角全部是俄羅斯人(雖然都說着流利的英語),反派是俄羅斯秘密組織,大部分故事發生的地點也是俄羅斯本土。但放眼望去,整個主創陣容,沒有一個俄羅斯人,唯有飾演台詞不多的「模仿大師」的烏克蘭美女歐嘉·柯瑞蘭寇,可以勉強算作一個。
在電影中,美國雖然只出現了短短一段,卻已被刻畫成娜塔莎夢中的福地,這裡平靜祥和,生活有條不紊,讓她感受到家庭的快樂。即便兒時的娜塔莎只經歷過虛假的聖誕節感恩節,拆開偽裝成禮物的空盒子,但依然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溫暖。進入俄羅斯的部分,則由女聲演唱悲情版本的涅槃樂隊《smells like teen spirit》,配合畫面上被打壓控制的女孩和豬,塑造出一副人間地獄的景象。
幾個意向完全可以定義迪士尼眼中的蘇俄政權,即男權和高強度的洗腦,容不得半點自由意志。在電影中,訓練女特工的神秘組織紅房間,盤旋在俄羅斯上空,隱藏在雲層之上,通過電腦衛星信號向全球被洗腦的女特工發送指令。暗示了蘇聯政權雖然已經消亡,但集權思想依然躲在高處,通過更新的科技,控制着這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片中有大量較為直白的比喻,把人民比作任人擺布的豬,可以隨意控制,隨意結束生命。被男權操控的女性沒有任何話語權,分不清腦中的思想到底是屬於自己的還是外部強加於她的。在這樣的社會下,人完全淪為工具,被摒棄了使用價值以外任何的個體價值。處於好萊塢價值觀的迪士尼,選擇這樣粗暴的二元對立處理歷史和政治問題,顯然是簡單化了。
別的不說,就算是呂克·貝松那部口碑平常的《安娜》,也在試圖尋找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共同點。在那部電影中,安娜作為雙面間諜,被來自來個陣營的男性要挾壓迫,超級大國在面對渺小個體時的無情,本質其實是一樣的。而《黑寡婦》甚至都沒有嘗試借題發揮,只聚焦了俄羅斯一點,顯得有失公允。
此外,《黑寡婦》選擇以家庭來對抗洗腦和強權,也是典型的好萊塢大片做派。一個虛假的家庭,因為受到美國文化的感化,最終決定背叛自己的陣營,成為一個真正的家庭,這樣的主線似乎和《速度與激情》系列也沒有太大的不同(唐老大為了家庭和大義,放棄犯罪生涯,成為特工)。
相較而言,一些更藝術化的間諜片如希區柯克的《美人計》或黑澤清的《間諜之妻》,已試圖在家國情仇面前解構家庭。畢竟特工和間諜的本質都是說謊的人,當謊言遇上親情這種要求絕對誠實的關係,其內在矛盾其實比打打殺殺更有看點。《黑寡婦》的處理則簡單了許多,家庭矛盾成為簡單的嘴炮,背叛和欺騙都一筆帶過,即便放在同類動作片領域,也比不上卡梅隆當年那部《真實的謊言》。
作為漫威繼《驚奇隊長》後,第二部女性超英電影,主角又是人氣更高的黑寡婦,本片無疑也會被打上女權的標籤。雷·溫斯頓飾演的大反派格雷科夫,在外型上也被塑造成一個極其類似韋恩斯坦的人物,主創的用意幾乎不言自明。即便如黑寡婦這樣強大的女性,面對一個手握權力的中年男性時,依然會被粗暴的拳腳相加,構成了整部電影中較為有趣的反差,讓人有細思極恐之感,女性導演的敏銳「嗅覺」可見一斑。紅房間收集女性作為資源,使用洗腦控制,散部到世界各地,最終將兩個陣營之間的矛盾,變為了更直觀的性別矛盾。而在《復聯2》中飽受詬病的黑寡婦台詞——將被摘除子宮的女性比作「怪物」,亦在本片中遭到了玩笑式的無情調侃,算是漫威的一次撥亂反正。
但也必須承認,高度符號化和概括化的劇情,讓整部電影在邏輯和懸疑的部分被削弱了太多。黑寡婦面對大量紅房間的特工,僅僅靠着一劑解藥便可以扭轉形勢,是編劇層面的偷懶。而最大的偷懶則在於劇情的基本邏輯,為什麼紅房間只招收女特工不招收男特工?為什麼被洗腦的也總是女性?難道對於紅房間來說,沒有值得控制的男性嗎?掌握了如此強大的洗腦技術,卻放棄了世界上一半可被控制的人,顯然是說不通的。
這明顯就是為了將男女對立起來,而特意設置的劇情矛盾,經不起任何推敲。這也看出本片中的女權,也是完全脫離實際的符號,我們看不到這些被洗腦的女特工人性的一面。大部分都只是編導製造矛盾的工具人,召之即來,揮之即走,最後消失在劇情中。即便是下了最多筆墨的模仿大師,其戰鬥場景可謂五花八門,最後卻只有一句台詞展示人物性格,可說是毫無作為獨立角色的個性可言。哪怕讓她內心中被壓抑多年的那個小女孩,展示一次童真,都是更好的處理方法。
對於迪士尼來說,《黑寡婦》的最終上映,標誌着漫威電影宇宙的重新開張。在完成了對上一階段的總結和緬懷之後,我們終於要再次迎接這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了。多元宇宙的開啟,給予了這個系列更多的可能,也讓新老角色可以以不同的姿態回歸。但未來的路也並不平坦,如果繼續像《黑寡婦》這樣,消費自己並不熟悉的異域文化,則可能會帶來更加喜憂參半的口碑。漫威的下一部電影是華人背景的《尚氣》,有《花木蘭》和《黑寡婦》在前,即便最樂觀的漫威粉絲,可能也要捏一把汗吧。
評論列表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