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後面

情感導師 836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黃智生向武漢科技大學師生講述他的樹洞救援。劉斌/攝

「你還好吧?」

這是樹洞救援團志願者美麗在網絡上面對「樹洞寶寶」時,通常發送的第一句話。這位持有心理諮詢師證書、在中學教物理的老師認為,相比於「在嗎」等開場白,「你還好吧」傳遞給對方的關切與溫暖程度會高一些。

關於「樹洞」,有這樣一個傳說:舊時,心裡壓抑着秘密與困苦、希望可以傾訴而不被他人所知的人,會跑到樹林裡找一個樹洞說出,然後將洞口封住。現在,一些人選擇在網絡社交媒體上,找個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傾吐心底的想法。

「樹洞」後面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2012年3月18日,網名「走飯」的江蘇女孩因抑鬱症自殺離世,這條33字微博的評論區,成為許多人傾訴的樹洞之一。

「我想死也死得體面」「到處買安眠藥都買不到」「怕眼睛會哭腫」「能感受到虛擬的快樂最快的方法就是醉酒了吧」……2020年12月10日,「走飯」微博下的樹洞裡,留言已近200萬條,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有新的留言出現。

2018年3月,致力於人工智能研究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終身教授、武漢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黃智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彼時,黃智生正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開展相關合作。

可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在樹洞中自動尋找、篩選出有自殺傾向的人群?黃智生嘗試開發了一款智能機器人,編號001。點擊按鈕搜索,機器人會通過算法識別「走飯」微博樹洞中有輕生傾向的人。每隔幾小時,機器人生成監控通報,推送給黃智生。通報包含留言者的留言內容、微博主頁等信息。

對這些人群,根據自殺方式的確定性與自殺時間的緊迫性,黃智生將自殺風險分為了11個等級。0表示未見有生存痛苦類表達,10表示自殺可能正在進行中。一旦風險達到6級(已計劃自殺、自殺日期未明)以上,機器人會發出預警。

找出自殺高風險人群,只是第一步。

2018年4月底,001發現山東女孩蕊蕊在微博上說,打算五一假期燒炭自殺。「必須馬上展開救援!」那段時間,黃智生正籌備樹洞救援團,他當即發動「醫學與人工智能」微信群中的志願者,成立「蕊蕊救援小組」。

通過研究蕊蕊的微博信息,志願者們找到了她所在的學校院系老師的電話,還在微博上與蕊蕊取得了聯繫。原來,蕊蕊因失戀引發抑鬱症,休學在家。得知蕊蕊喜歡鮮花,志願者們眾籌資金,每周匿名給她送花,還精心挑選了一些書籍快遞給她。

同時,小組抽調了一名心理學專業的老師,每天陪蕊蕊聊天。蕊蕊情緒漸漸出現好轉,沒再提自殺的事。

然而,6月中旬的一天,噩耗傳來,蕊蕊在微博留下一句「Bye Bye」,就永遠告別了世界。

「這次救援,給團隊成員帶來的衝擊很大。」為救蕊蕊,救援團不僅成立了前方核心成員小組,還組建了包含20人的後方團隊,隨時提供方案探討、物資援助等支持。

蕊蕊只多活了47天。作為後援團成員,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解丹教授至今記得,整個救援團微信群一度「氣壓很低」。

「救人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在樹洞救援團內部,團隊將每個被施救對象稱為「樹洞寶寶」。大家意識到,機器人只能找出意欲輕生的「樹洞寶寶」,怎樣幫助他們重拾生的希望、繼而堅強地活下去?

「救援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志願者自我情緒調節也很重要。」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副教授楊冰香長期致力於自殺預防及危機干預、精神連續性護理等研究,她告訴志願者們,危機干預只是一次短程心理干預,被救者能否繼續活下去,還需要來自社會與家庭長時期、較完善的系統性支持。阻止一次自殺,「樹洞寶寶」被救回、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有來自大家的一份愛心與貢獻。

樹洞救援團隊撰寫了《網絡自殺救援指南》,從繪製救助流程圖做起,指南不斷完善,至今已是第11版,涵蓋了如何解讀監控通報、如何與「樹洞寶寶」建立聯繫、如何成立救援小組、面向不同類別問題如何施救、什麼情況下報警以及如何報警等內容,共106頁。

根據指南,如果風險等級在8級以下,救援隊員需通過網絡私信,與「樹洞寶寶」取得聯繫,緩解其自殺情緒,並爭取取得信任,建立穩定性交流。

一旦風險在8級以上(在近日內自殺行動很可能發生),救援團隊即通過網絡信息分析等手段,尋找其家人、朋友,向他們預警,以阻止自殺行為。

「這樣的救援,也往往需要多方合作。」化名「胡老師」的志願者,是武漢市協和醫院一名醫生。兩年前參與的一次救援,讓胡老師至今記憶猶新。

2018年5月的一天,樹洞機器人發來預警,廣西網友小禾自殺風險級別較高。救援團立即成立救援小組,胡老師分析其微博發布時間及內容後評估,小禾正在採取自殺行動!另外幾名志願者立即檢索出當地報警電話、即刻報警。警方隨即趕到現場,對小禾進行勸阻並給予心理疏導。最終,小禾被救下。

團隊統計的數據顯示,僅2018年下半年,團隊就對50名自殺風險極高的人及時干預、挽回了生命。

在技術層面,黃智生不斷對樹洞機器人進行迭代。隨着抓取數據準確率持續提升,團隊發現,自殺風險在8級以上的越來越多,而團隊人力有限。

2018年起,黃智生在北京、武漢等多地開展講座,介紹樹洞救援團隊,以期吸引更多專業人士加入。

在武漢市青山區,美麗老師從2002年開始學習心理諮詢。2019年初,通過一次講座,她認識了黃智生,申請加入團隊。

樹洞救援涉及救人生命,想要加入並非易事。

「志願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心智成熟、情緒穩定,不計報酬、願意奉獻。」團隊規定,應聘者需參加線上面試,通過者方可加入見習群。

成為見習隊員後,首先需學習樹洞救援指南,隨後參加團隊在每周二晚舉辦的線上培訓。來自北京安定醫院、湘雅醫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自殺救助中心、武漢大學等院校與機構的專家,開展《自殺救助基礎知識》《精神疾病康復技術:理論與實踐》《網絡自殺救助:信任機制與救助策略》《危機干預的倫理問題》等授課,共20學時。

在這裡,專業素養始終被擺在重要位置。「第一句話怎麼說,一定要想好。」楊冰香經常和學員們講,在跟自殺風險等級高的樹洞寶寶聯繫時,僅傳遞關愛是不夠的,危急時刻,必須讓對方感覺到你是專業的、權威的、有力量的。

根據救援團的設計,非心理學專業領域人員,在不太緊急的情況下,為方便開展營救,可以化身同類人身份,開啟溝通。

見習隊員參加完培訓,還需撰寫論文,並在老隊員帶領下參與實操,由團隊專家委員會綜合評審。

志願者美麗是在2019年下半年,通過重重考核後,正式進入救援團的。緊急救援,很快來了。

2020年3月的一天,樹洞機器人預警,東部沿海省份的小茜準備五一期間燒炭自殺。美麗立即與其他幾名成員成立救援組,由她與小茜直接聯繫。

起初,小茜並沒理會美麗老師。得知她近期在一個微信約死群中比較活躍,美麗佯裝自己也不想活了,潛入其中,並漸漸獲取了小茜信任。小茜約她,5月2日在其出租屋內一起燒炭自殺。

眼看約定時間越來越近,小茜仍一心尋死,美麗設法找小茜要到了手機號。5月1日,美麗發現,小茜可能提前一天實施自殺計劃!她當即給小茜打去電話,連撥5個,均無人接聽;另幾位組員給小茜發去一些關切、勸導信息,同樣無人回復。

救援小組正準備啟動預備方案,好消息傳來,因為看到不斷有電話打進,有一些溫暖、有力的消息發來,小茜感覺「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絲溫暖、還有人牽掛着自己」,她最終中止了燒炭行為。

那次之後,小茜終於願意一點點打開心扉。「樹洞寶寶們願意說出自己的痛苦,於他們而言就是一次進步,這時,要耐心傾聽,適當給予鼓勵與引導。」美麗總結道。

隨着小茜精神狀態漸漸好轉,美麗會隔幾天發一句問候,並隨時默默關注其微博、微信朋友圈動態。

「通常,我願意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一直靜靜立在那裡,不會打擾你;但這棵樹也是穩穩地在那裡,讓你可以依靠,為你遮風擋雨。」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美麗這樣定位自己。

黃智生介紹,兩年來,團隊向高自殺風險人群中的10487人(次)伸出援手, 阻止了3289人(次)自殺。團隊成員已發展至近700人,以人工智能專家、醫學院教授、心理諮詢師為主,還有來自醫院精神科的負責人、參與科研的博士生、以及社會愛心人士。

救援團隊也曾遭遇過誤解、指責。

楊冰香在2018年10月加入團隊,參與的第一例救援對象,是武漢女孩莉莉。莉莉被救下來了,救援團隊卻差點被其父母起訴。

那是2018年12月底的一天,莉莉在微博留言,準備去外地跨年,元旦回武漢就跳樓。根據救援小組了解的情況,莉莉已在醫院確診抑鬱症。隊員們聯繫到莉莉兩位朋友,又設法聯繫上其父母。

「是你們了解我女兒,還是我了解她?」「我女兒從小這麼優秀,怎麼可能自殺?」莉莉父母一致認為女兒不會自殺,指責救援團隊干擾女兒的生活。

2019年1月1日晚9時,莉莉果然站上了高樓邊,準備自殺。經救援小組報警,莉莉獲救。1月6日,莉莉再次進入一個QQ自殺群,救援小組再次將其解救。

「拯救生命是最高的倫理。」在楊冰香看來,跟救下一條命相比,那些指責、誤解「不算什麼」。

更大的質疑是,有人提出救援團隊此舉是「干擾別人死亡的權利」。

樹洞救援團隊對參與救援的數千個案例梳理發現,絕大多數被拯救下來的人,最終都可能會從痛苦中走出來。黃智生曾撰文回應,「我們阻止你們選擇自殺,並非在干擾你們選擇自己死亡的權利,而是希望你們放慢腳步,不要輕易選擇死亡這樣一個不可逆的生命過程。」

因為諧音「不要死」,每年的8月14日,被團隊確定為「年會日」。這天,隊員們會在線上或線下相見。解丹很期待每次的見面與交流,她發現這些擁有專業知識與助人精神的專家、學者,在線下同樣可親可敬。

2020年10月初,解丹通過網絡給蕊蕊的妹妹送了一杯奶茶。當初參與救援蕊蕊失敗後,她曾去了一趟山東,探訪蕊蕊的家庭。她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減輕蕊蕊離世對其妹妹的影響。

解丹很珍惜身處救援團的這段時光,「它讓我的教學和科研不是停留在書本上。」她與團隊成員們合作進行了一些研究,根據統計數據分析,樹洞的主體人群是16歲-29歲的青年,深夜10時以後至午夜2時,是高自殺風險者活躍的時間段。

在救援團,有這樣一條規定,如果發現「樹洞寶寶」自殺意願強烈,主要由於嚴重抑鬱症等疾病導致,要首先與其家人取得聯繫,動員送至醫療結構接受治療;如果頻繁出現自殺行為,要優先動員去封閉病房接受治療。

「抑鬱症患者同時也需要長期穩定的陪伴。」美麗覺得,參與救援幫助別人,同樣拓寬了自己生命的寬度。

物理課堂上講到槓桿原理,她會結合人生哲理,「有時你心裡壓上了一塊巨石,不要怕,我們可以一起來尋找撬動它的支點。」每送別一屆畢業生,美麗會留下手機號碼,告訴大家無論遇到多大的坎坷,一定記得給她打個電話。

「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如今,黃智生研發的樹洞機器人已迭代至013號,這意味着,可以尋找出更多的「樹洞寶寶」。怎樣才能救下更多的人?新的課題擺在他和團隊面前。

(文中受助者及志願者美麗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0-08 10:10:17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8-23 06:08:5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4-06-30 01:06:46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4-05-09 03:05:19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