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和父母親近、說心裡話?」李玫瑾:都是有原因的!

情感導師 557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堂哥有兩個女兒,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但自己和妻子都在外面工作,所以孩子一直是爺爺奶奶帶。

儘管這樣,兩個女兒對父母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

每逢寒暑假,都一定要和父母待在一起。

但是爸爸脾氣一向不好,缺乏耐心,對於孩子的愛,通常都是不耐煩的回應。

「孩子不願和父母親近、說心裡話?」李玫瑾:都是有原因的!

特別是女兒想要和他親近、粘他的時候,他跟女兒總是不歡而散。

可即便如此,女兒依舊愛爸爸,她還是義無反顧地粘着爸爸,討爸爸開心。可俗話說:再熱情的心,也架不住別人的冷漠。

畢竟再深的愛,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正向反饋,孩子對父母的愛和安全依賴就會下降,距離自然也就慢慢疏遠。

1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和你不親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帖:「孩子與父母不親,一定是父母的責任嗎?」

答主@穆晨王用戶的回答,客觀卻現實地分析了孩子為什麼和父母不親的現狀和心聲。

她的一個朋友,第一次來找她時就跟她說:我和父母不親,我覺得他們只是給我飯吃的人。

她的朋友從初中開始就沒對父母說心裡話,所有的各種決定都是自己做,但這也培養了她獨立的性格。

她問朋友:什麼時候開始和父母不親的?

朋友說:在3歲準備上幼兒園時,媽媽從衣櫃拿出衣服讓她說是什麼顏色,答錯就是一耳光。

其實,孩子是天生的情商高手,能清晰地感知到你的開心和不開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怎麼去親近別人。

但他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和大人不親近了呢?

或許只有當孩子的每一次親近,換來的是更多傷害的時。

孩子為什麼會和父母不親呢?

是因為被攻擊和被傷害的次數多,孩子記住了,才會明白這個人是真的會傷害我。

孩子天生愛父母,就算面臨傷害,都會義無反顧地去愛父母和自己身邊的人,只是當傷害變成一種他面臨的常態,才不願意親近,坦露自己。

2

父母的偏愛和冷漠,加速了彼此的分離

孩子不願和父母親近的因素有很多,但偏愛和冷漠最為致命。

《知否》中的盛明蘭,從小不受父親疼愛,只能在盛老太太的庇護下長大。

父親子女眾多,可偏寵林噙霜的子女,幾個女兒當中,最寵的也是盛墨蘭。

明蘭在小的時候,還渴望着父親的愛護和照顧,但時間久了,也漸漸不再渴望,因為每一次的期待,換來的都是更多的冷落。

久而久之,她也不再盼望父親對她的愛護,跟在祖母身邊謹言慎行,學管家理事,分辨是非,性子也克制內斂。

父親太久沒有給到明蘭關注,以致於後來父親屢屢驚詫於明蘭的殺伐果斷和有勇有謀。

後來在他談到明蘭的改變時,明蘭沒有否認和解釋,只是淡淡道:「父親,我從來沒有因為你的薄待而怨恨,也從來沒有因為你的冷漠而生疏,我覺得女兒做到這個份上,你也該滿意了。」

明蘭的這幾句話,戳中了父親的心窩子,令他感到悔恨愧疚,想要親近挽回時,才發現女兒已經走遠。

這一幕令人淚目,卻更讓人警醒:別等孩子變成一個「陌生人」,才想要靠近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才想到要給孩子一些關愛和公平。

因為親情也有「保質期」,一旦過了那個關鍵的時間段,就很難再彌補。

別讓你的偏愛和冷漠,斷了彼此之間的親情聯結,讓原本最親的兩個人變成陌生人。

3

父母如何做,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孩子不願和父母親近,是父母與孩子間巨大的情感挑戰,特別是「從小和父母聚少離多的孩子」。

但彼此之間的親密感也不能強求,需要父母做好準備,才能贏回孩子的信任和親近。

1.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儘量不要缺席

0-6歲,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彼此安全感、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的一個關鍵時期,父母在這個時期,儘量不要把孩子「丟棄」。

許多父母總以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為由,將孩子安置在老家,給長輩照看。

但孩子不怕物質條件差,更不怕吃苦,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沒有什麼比父母在身邊更令人感到幸福和安心。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儘量別缺席,一旦缺席了,想要重新融入孩子的生活就很難,需要很長的時間。

2.真誠接納孩子,多向孩子表達愛

接納孩子,多向孩子表達愛,讓孩子感到自己值得被愛。

家庭教育專家沈玉英曾說:「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天空,是大地,當他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無條件愛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值得擁有幸福的人。」

當孩子有這樣的認知時,他才會願意和父母有親密的思想交流,才會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去努力。

3.當孩子和你分享時,及時回應不敷衍

武志紅曾說:「沒有回應的家,是絕境。」

父母在孩子分享小秘密或開心事時,不要敷衍了事,積極回應。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暖心的新聞,孩子考了高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媽媽分享。

可因為媽媽在上班,手機沒電,沒有及時看監控,沒能及時回應兒子的熱情分享,導致兒子有些難過和失落。

因此媽媽看到後立刻趕回家,安撫並給孩子鼓勵和認可。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即便不能第一時間回應孩子,但可以及時彌補,不澆滅孩子的分享熱情。

孩子願意向父母分享的習慣,也需要父母的愛和回應所澆灌。

4.不要過多指責,給予孩子信任感

李玫瑾曾在一期育兒節目中,被問及:怎麼讓孩子願意和你說心裡話?

李玫瑾說:「很簡單,就是不指責。」

不少父母對於孩子交了不好的朋友,先是不問緣由的指責,接着就是明令禁止不許來往,但孩子往往都會背着父母悄悄來往,父母發現後,又怒不可遏。

其實,父母可以和孩子用朋友的身份來聊天,問問孩子為什麼和這個朋友來往,再把自己了解到孩子朋友身上的缺點說出來,告訴孩子交朋友可以,但別受壞的影響。

這樣舒緩的做法,既少了嚴厲的指責,也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信任,和父母的關係自然就不會那麼疏遠生硬。

曾經看到一句非常有感觸的話:愛不是只把人性中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而是把最脆弱柔軟的部分坦露,並堅信得到的是慰藉,而不是傷害。

孩子和父母親近,就是把自己心底最脆弱的地方坦露給父母。

願每個父母都不是那個心底堅硬的人,在孩子需要愛的回應時,積極給予。

親子關係是一種流動的關係,愛也要良性的循環才能慰藉彼此。

本文來源:少兒守護人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11 09:03:35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4-03-04 20:03:40

求助

頭像
2024-01-13 02:01:05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2-14 09:12:34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