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在濟南舉行。與以往的「開年大會」比較,這次大會強調,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要從鞏固拓展比較優勢上,強化創新、尋求突破。要通過創新,把短板補齊,把弱項變強。要把社會和市場的創新活力儘量多、儘量快地釋放出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科技研發創新、人才引育創新、營商環境創新、數字變革創新、產業生態創新、要素保障創新、民生改善創新、風險防控創新、文化宣傳創新、推進落實創新等「十大創新」。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創新」,大眾日報將連續推出十組報道。今天刊發第二組報道,聚焦山東「人才引育創新」,請看全文——
攬四海英才 聚創新動力
——聚焦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②
□ 本報記者 趙洪傑 張春曉 趙 豐
當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既面臨難得發展機遇,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關鍵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這兩年,我省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強,「雙一流」高校優選生來魯就業人員大幅增加,各類人才更加看好山東發展,齊魯大地正成為人才翹楚施展才華、創新創造的沃土。
着眼未來,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東特點的人才發展之路?
2月7日,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其中第二項就是「加強人才引育創新」,明確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領軍人才、「源頭活水」、開放交流;在自主培養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職教兩個陣地;在人盡其才上出新招,給各類人才信任、機會、激勵和舞台。
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築巢引鳳
強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築巢引鳳,吸引更多智慧資源匯聚齊魯,招才引智必須出新招。
領軍人才是人才隊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骨幹力量。近年來,我省不斷健全完善梯次培養機制,加快引育集聚領軍人才,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為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團隊,近期山東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動作」,是啟動了省首批國際頂尖科學家工作室組建工作。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龔文東介紹,突出「領軍人才」,我省還將依託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國家和省實驗室體系、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型企業,聚焦現代海洋、高效農業、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更加精準地培育壯大一流領軍人才隊伍,同時深入實施「築峰計劃」,培育更多頂尖人才和戰略科學家。
青年人才是創新發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匯聚山東的態勢持續增強:2020年來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實現倍增,2021年通過「萬名博士、十萬碩士、百萬大學生創業齊魯計劃」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萬人,北大、清華知名高校畢業生來魯人數再創新高。
突出這一「源頭活水」,我省將深入實施「萬名博士、十萬碩士、百萬大學生創業齊魯計劃」,建立青年人才成長全鏈條支持機制,引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樑、當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實招,在服務上用真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梅建華透露,我省將設立「山東博士後科學基金」,力爭實現每位來魯博士後都能有一筆科研啟動資金,還將統籌省市縣人才培育資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長的接續培養機制。
突出「開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濟南市走進沿黃省份,共組織220家知名企事業單位赴蘭州、鄭州等高校開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對接21場(次),共引進青年人才2500餘人。
「加強黃河流域人才合作,應在加強沿黃城市人才引進、加強沿黃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響人才工作的『黃河大合唱』。」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王壯說。
用好「兩個陣地」,在自主培養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養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職教「兩個陣地」。
「山東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國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缺少競爭力、影響力。」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商志曉認為,全力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切中了育才的關鍵。
目前,我省在數學、海洋科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國家一流學科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優勢學科數量不夠充分。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表示,我省將創新「雙高」建設機制,推動政策傾斜,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建強10個衝擊「雙一流」的潛力學科,培育10個左右後備力量學科,精準培育一批高水平學位授權點,打造學科發展的「尖刀班」和「突擊隊」。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山東不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引領,還需要大規模應用型人才提供支撐。作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山東出台一系列創新舉措和行動,通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推動職業教育發展駛入快車道。「山東要用好這一『金字招牌』,讓職業教育更加緊密對接『十強』優勢產業,全面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長『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職教陣地,我省去年出台22條「硬核」措施,開展「技能興魯」行動,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萬人,培訓企業新型學徒3.7萬人。
「深化『技能興魯』行動需要更多的體制機制創新。」濟寧技師學院黨委書記賀永紅說,學校聯合企業、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創新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團,兩年多來培養了一大批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應充分發揮企業參與集團化辦學的主體作用,堅持學制教育和技能培訓並舉,緊跟需求、精準對接,全方位承接社會化培訓,培養更多本土人才。」
營造「人盡其才」的良好生態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營造「人盡其才」的良好生態,才能讓已來的人才心裡踏實、高興,讓還未來的人心動、嚮往。
人盡其才,要賦予科學家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2020年,省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聯合推動實施省級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幹制」試點,包幹項目不需要編制預算,不再分直接經費和間接經費。這一為科研人員「鬆綁」的改革舉措,被一線科研人員形象地描述為「打醬油的錢可以買醋」。
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高雯,兩度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沒有包幹制之前,經常為預算列支問題感到頭疼,當時項目經費要分為設備費、耗材費、測試費、差旅費、勞務費等項目,每項經費都被條塊分割、互不交叉,一些類別還有額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全部實行科研經費包幹制,占全部項目總量的95%以上。」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說。據了解,我省今年包幹制還將進一步擴展到社科類和人才類創新項目中去。
我省還即將出台改革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意見,對競爭性科技創新工程,除50萬元以上的設備費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經費明細,無需編制預算科目,這一放權力度走在全國前列。
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權下放更多、激勵力度更大、服務管理更優、讓科研人員獲得感更強的新舉措,將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省財政廳將全面壓實單位主體責任,確保改革落實落地。
創新不問出身,誰能幹誰揭榜,誰來掛帥。「揭榜掛帥制」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機會。
去年,威海市以「英創會」為平台,在新材料領域「小試牛刀」,集中發布首批18項、總額6660萬元的重大關鍵技術需求榜單,面向海內外優秀人才團隊公開徵集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個發榜項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積極響應,6個項目順利揭榜,兌現項目研發經費1310萬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掛帥』升級版,既為廣大企業躍遷升級提供了科技支撐,也為廣大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舞台空間。今年,我們計劃將『揭榜掛帥制』擴大到威海七大產業集群,與工信、科技等部門聯合徵集『卡脖子』技術需求榜單,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需求,堅決破除『四唯』,給各類人才平等競爭機會,充分釋放創新創造潛能。」威海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