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孝」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它既是家庭和諧共處的核心保障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基石。正所謂百善孝當先,「孝」的存在,讓所有家庭成員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相應地,整個社會也得到了良性的發展。
進入現代,「孝」文化依然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今世界上, 我國是唯一把「贍養父母」作為一項義務,規定在法律條文裡的。在我國民眾的潛意識裡,對予生予命的至親父母,就應該保持足夠的尊敬,在父母年邁後,就應該給予必要的照顧。
這個時候,可能有些性子直的朋友就說了,不孝的孩子當然是不合格的,但也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合格啊?現實生活中,雖然大多數父母都可以做到對孩子的悉心養育,但生而不養,隨意虐待孩子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的。
對不合格的父母,應不應該孝敬?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任何一門行業,都對從業資格有着嚴格的考核標準,唯獨父母,是只要具備生育能力,就能擔任的。
但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並不意味着就真的具備了成為父母的能力和素質。「樊勝美」式的悲劇,在現實中多次上演。
北大畢業生連續失蹤二十年,只為逃避贍養責任?
前兩年,一位苦苦尋找孩子的老人,曾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時這位五十多歲的老父親,在電視鏡頭裡,言辭懇切地向大家求助,希望愛心人士能夠幫忙尋找自己失蹤多年的兒子,他要尋找的,正是我們要提到的主人公,王永強。
和善的面孔,無助的神情,王老漢的話語,迅速引爆了人們的同情心。當時很多人都好奇,老人的兒子王永強,究竟是怎麼失蹤的呢?其實細究起來,王永強的消失,並不能算是失蹤,他的行為,可以說是有意圖的和家人斷絕聯繫。
據老人介紹,自己這位消失的兒子,身份可不一般。他是北京大學的博士生,正經高學歷人才,一直以來,王老漢都把自己這個兒子視作整個家的希望。然而王永強在出國後,卻選擇了消失。
後來,也的確有人成功聯繫到了在國外定居的王永強。然而在溝通中,王永強再次斬釘截鐵地表露出了絕不和家人見面的態度。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王永強就掛斷了電話,從此徹底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里。
是不孝還是無奈?王永強的成長經歷說明一切
王永強掛斷電話拒絕家人的消息傳來,網上也曾充滿了對他的斥責之聲。不少網友憤怒地指責他「忘恩負義」「沒有孝心」,然而這種局面沒持續幾天,就迅速出現了一邊倒的大反轉。
據記者調查得知,王永強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就沒有起到太大的輔助作用。老兩口的主要貢獻,正如老人後來所說,他們生了王永強,還把他養大了。天資聰穎的王永強,很小就悟到了,要擺脫眼前的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努力學習。
在漫長的努力下,1987年,王永強順利考上了蘇州大學。當時,整個家都對上大學這件事表現出了質疑的態度。要知道,王永強並不是家裡的獨生子,包括王永強,老兩口先後生育了三個孩子。以當時的家境,根本無法負擔上大學的費用。
面對這樣的局面,王永強沒有放棄。他一面說服父母,讓老人認識到了上大學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一面勤工儉學,獨立解決了上大學期間的所有花銷。
看到孩子還沒畢業就能掙錢了,老兩口喜出望外。他們無視王永強的現實困境,開始一次又一次地朝他伸手。從大學階段,直到博士畢業,王永強也曾和家裡溝通過多次,但始終得不到老人的體諒。一句「白生你養你了?」就讓王永強無語凝噎。
小編寄語:
最終促使王永強走出失蹤這一步的,是妻子的離去。在我國,大家默認的現實就是,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既然涉及到了家庭的範疇,很多事情註定會變得更加複雜。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再次提起王永強,大家已經不再像當年那樣義憤填膺,取而代之的,是同情和理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了,一個悲劇之所以會發生,絕不是簡單的誰對誰錯,就能尋根溯源的。
評論列表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可以幫助複合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