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銀行卡幫他人轉賬涉嫌犯罪,半島「問法熱線」教你如何躲避被詐

情感導師 520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敏 張婧 實習生 劉雪彥 謝雨禾

  打着賣字畫幌子忽悠老人手續費,騙了一次還來第二次……

出借銀行卡幫他人轉賬涉嫌犯罪,半島「問法熱線」教你如何躲避被詐

  出借銀行卡幫他人轉賬,竟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幫男朋友收點兒錢,竟然涉嫌洗錢罪?……

  傳統「賺錢」手段漸漸落伍,很多「無成本、來錢快、風險低」的網絡賺錢方式吸引市民,背後卻藏着很多的隱患和法律風險。

  7月27日,半島「問法熱線」邀請到了請島市律師協會金融委員會兩位資深律師在線為市民解疑釋惑。半島問法熱線96663和80889800電話不斷。市民圍繞網絡借貸、網絡理財、套路貸、幫助信息網絡犯罪、電信詐騙等問題向律師諮詢,上海段和段(青島)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霖夏律師和山東康捷律師事務所丁慧芬律師在線一一解答,為市民理性維權搭建橋樑,解疑答惑。

  為了讓市民更加直觀了解反詐騙套路,本次問法熱線走進了市北分局反詐專業中心,反詐民警在線教教你識別電信詐騙手段。

7月27日問法熱線

問法現場:

問法律師從小看半島長大

  「太親切了,我真的是從小看半島都市報長大的,初中時候學業再繁忙,也要每天抽出時間讀半島都市報了解時事,工作之後還經常登錄半島的客戶端查閱下載電子報,搜集整理一些證據。」上海段和段(青島)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霖夏律師是青島姑娘,來到半島都市報感到無比親切,「半島都市報就像是一個從小起長大的老朋友,沒想到有一天這麼近距離走進半島。」

  上午9:00多,半島「問法熱線」的熱線電話照例就響起來。「你好,請問是半島問法熱線嗎?」「是的,我是張律師。」市民張女士第一個打進電話,張女士被前同事說服,多年前跟同事一起前往市北某大廈參觀一個投資項目。工作人員為張女士和她的同事們介紹了高大上的項目,並描繪了美好的投資前景。隨後,業務人員便向她介紹起了一款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在高息的誘惑下, 張女士和同事們很快進行了投資。開始的一兩個月,張女士確實嘗到了甜頭,每個月能拿到收益。半年過後,存在網站上的錢已經取不出來了。張女士聯繫當時的業務員,電話已經接通不了,張女士才知道自己遇到了騙子。

  律師建議,如果遭遇網絡理財被騙,儘可能地保存好所有與詐騙分子進行聯繫的單據,如電子郵件、銀行匯款單、手機短信等等;將被騙經過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帶着相關證據到當地公安機關刑事警察部門、派出所進行報案,並由民警作一份報案筆錄。

反詐民警一個月勸阻3萬6千多詐騙電話

  為了讓市民更加直觀了解反詐騙套路,本次問法熱線走進了市北分局反詐專業中心。

  「你好,請問是趙某某嗎?你是不是剛接到一個電信詐騙電話,我是市北分局反詐中心民警。」 7月21日,市北分局反詐專業隊民警任亮看到平台預警中心上的信息,顯示市民趙女士處於被騙高風險情況中。「她已經跟騙子通話時間超過5000秒了,接近一個半小時,很可能已經陷入電信詐騙的陷阱了。」

  像這樣的勸阻電話,市北分局反詐專業隊的民警在過去的7月份已經撥打了3萬6千多,平均每天要撥出去1200多個電話,這些電話不光由市北分局反詐專業隊的民警撥打,還有市北分局各個派出所的值班民警隨時在線撥打。

  「有時候我們用分局的座機撥打,有時候還用手機給市民撥打,接到電話市民會有各種不理解,質疑我們的身份。」 市北分局反詐專業隊中隊長劉海民介紹,他們就是要跟詐騙分子搶時間,爭分奪秒先聯繫到受害者。在錢款未轉出以前阻斷案件的發生。同時,他們也呼籲廣大市民,多學習反電詐知識,提高自己的反詐意識。同時,一旦發現被騙,第一時間報警,爭取儘量減少損失。

  公安機關也將重點從打擊破案轉移到提前介入勸阻受騙案件中。公安機關根據大數據分析,發現可疑賬戶或者電話打入後,會積極聯繫到受害者。這個時候,如果看到96110電話,一定要接起來。

反詐民警教你識別電信詐騙手段

  市北分局反詐專業隊副中隊長李永倫為市民介紹了集中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

  第一種是網絡投資詐騙(理財類詐騙),慣用手法:騙子會通過微信、QQ、抖音等添加被害人好友,或是被害人在手機中點擊了網絡投資、賭博廣告。騙子會向被害人推薦網絡投資、賭博平台APP和投資導師微信群。在投資導師群中,騙子會扮演導師精準預測投資項目,誘導被害人投錢進入投資、賭博平台。當被害人在騙子製作包裝的虛假平台開始投資時,初期會獲得部分收益,一段時間後,騙子覺得撈金差不多後便關閉、註銷網站,此時被害人的錢已經進了騙子的腰包。

  第二種冒充身份型:1、冒充公檢法電話詐騙: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要求將其資金轉入國家賬戶配合調查。2、微信偽裝身份詐騙:加為好友騙取感情和信任後,以資金緊張、家人有難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3、冒充QQ好友詐騙:冒充該QQ賬號主人對其好友以「患重病、出車禍」「急需用錢」等緊急事情為由實施詐騙。

  第三種利用偽基站群發短信、打電話型:1、貸款詐騙:通過群發信息,稱其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貸款,月息低,無需擔保。然後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2、 金融交易詐騙:犯罪分子以某某證券公司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散布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騙取事主資金。3、 醫保、社保詐騙:謊稱受害人醫保、社保出現異常,誘騙受害人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4、 兌換積分詐騙:謊稱受害人手機積分可以兌換智能手機,對方以補足差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到指定帳戶;或發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積分可兌換現金等實施詐騙。

  李永倫提醒市民:天下不會掉餡餅,只賺不賠的投資都是騙局。

律師說法:

張霖夏律師:

01:32

問法熱線:出借銀行卡,賺取好處費,為啥被追究刑事責任?

  今天節目熱線中有一個案例比較典型,出借銀行卡幫他人轉賬竟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本案中張某經熟人介紹,將名下3張銀行卡借給陳某進行大額轉賬,陳某每轉一筆賬都會給張某幾百元的好處費,張某內心雖然感覺不對勁兒,但衝着好處費都照做了,並且按照對方要求把相關聊天記錄都刪除了,後來張某的違法犯罪行為被偵查機關依法查處。

7月27日問法熱線

  根據我國《刑法》第287條,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提供支付結算等幫助的,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法律面前莫貪蠅頭小利,否則可能像本案一樣,就構成了共同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提示廣大市民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等,一旦丟失應立即辦理掛失,如廢棄不用也請及時辦理銷戶,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丁慧芬律師:

01:48

問法熱線:如何避免電信詐騙,聽專業律師給您支招

  今天接到的電信詐騙手段案例花樣繁多,詐騙手段日新月異,舊劇本不用了還有新劇本,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對於我們來說,首先需要提高防騙意識。第一,首先,接到陌生來電,我們不認識,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一般不要接,如果覺得有必要接,那麼先第一,確認來人的身份及所屬情況的真實性,再第二,來人所說事項,如果有可能能向第三方核實,那麼一定要核實一下。如果對方說禁止你去核實,甚至說干擾非常抗拒你核實的過程,那麼就有非常可能是詐騙。

7月27日問法熱線

  另外,他所說的任何操作,他給你的任何鏈接、任何圖片都有可能是造假的,造假的可能性非常之高。他給你提供的東西,你如果依據他的操作方法去操作,你其實就已經在他的設計當中了。如果你看到任何東西,你認為這個鏈接上他說的是真的,那麼這個鏈接也可能是他做的,偽造圖片和釣魚網址的成本是非常之低的。

  再次,在接電話的過程中,儘量不要一個人獨處,獨處的狀態容易使你意味着你在聽他的時候,在隨着他構築的過程陷入情境陷入他所構築的情景當中,只有你一個人,就像你一個人掉進井裡,你非常危險。你身邊至少要有一個人,任何人都好。他如果要你進行一定的操作,你自己拿不定主意,可以跟身旁的人第三方稍微探討求教一下。因為身邊的人第三方沒有在電話前面,他沒有聽到那個人的訴說受到對方影響,所以他應該是更加冷靜客觀的,對於你描述的狀態,他可以給出更理性更客觀的看法,可以打破你情緒的屏障以及思維的屏障,打斷你喪失獨立思考能力的狀態,可以幫助你脫離這個情境,繼而冷靜下來,脫離這個陷阱,擺脫電信詐騙的循環。

  最終,如果你確實遭受到了財產損失傷,要及時撥打110或96110,按照警察的指示去操作,讓公安來處理,將損失降到最低保全你自己。可能這個過程不是非常順利,因為你整個過程,可能當你反應過來的時候來不及停止支付已經遭受到損失,但是,亡羊補牢尤未晚,不能直接放棄。我們可能自己覺得說,我認倒霉了,錢也不多,但是我依然認為你有必要報警,因為一個人錢也許不多,可能就三百、五百、一千、兩千,但是詐騙犯是對不特定對象發出無數的詐騙的電話的,所以一定要報警,至少可以幫助來挽救更多的尚未被詐騙的受害人,讓公安來處理。

案例1:出借銀行卡幫他人轉賬,竟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市民張先生經熟人介紹,將3張銀行卡出借給朋友,朋友承諾借用期銀行卡的每一筆轉賬都會給張先生「好處費」500元,張先生表示:「剛開始不知道什麼情況,後來感覺不對勁兒了,因為我們兩個不認識,我幫助他轉賬的錢肯定是有問題的,要不他不會冒着錢被我貪污的風險讓我幫着轉賬,但因為對方答應給我好處費,我就照做了,並且按照對方要求把相關聊天記錄都刪除了。」這樣會不會有風險?

  律師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託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提示廣大市民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等,一旦丟失應立即辦理掛失,如廢棄不用也請及時辦理銷戶,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案例2:幫男朋友收點兒錢,竟然涉嫌洗錢罪?

  閆女士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前來參加聚會的陳先生,並發展成男女朋友關係,陳先生職業為信貸公司業務員。二人交往過程中,閆女士發現男朋友在做盜刷信用卡的事,但她沒有及時制止,任由他為自己大手大腳花錢。後來,當男朋友提出讓她幫忙收款,她也毫不猶豫地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前後幫助男友刷卡轉賬共計16萬餘元。

  閆女士介紹,「我以為只要不參與盜刷銀行卡,幫男朋友收點錢不算什麼,沒想到涉嫌洗錢犯罪。」

  律師建議:本案中,閆女士存在一定的僥倖心理,其明知相關款項是其男友通過金融詐騙犯罪的手段所得,但為貪圖享受,依然為其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提供資金賬戶,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已構成洗錢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 洗錢罪是為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的來源和性質。沒收實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案例3:八旬老人經熟人介紹投資十幾萬實為詐騙

  姜女士今年80歲,她在2018年到2019年期間經朋友介紹向一家公司投資了十幾萬,當時簽有投資合同。對方承諾每3個月給姜女士500元的利息,前期投資還有定期返還利息,但後來公司註銷,公司里的人也消失不見,錢款也沒有返還。姜女士報案後警方已經立案受理,但錢款至今仍未追回,姜女士想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律師建議:

  本案可能涉嫌集資詐騙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偵破及辦理需要時間。姜女士可及時向辦案民警了解案件情況,並積極提供關於投資合同、轉賬明細等相關線索及證據,以協助警方辦案。

案例4:理財平台投資近十萬追不回

  張女士在2018年11月開始在某理財APP上投資理財,一共投資了9.59萬元。該平台卻在2019年下半年突然停止運營,張女士尚有七萬三千多元本金沒有返還。該APP系由北京一家公司開發運營的,所以張律師近期找青島公安了解情況,青島公安提出可能需要與北京方面溝通配合。張女士想諮詢一下自己該怎麼辦?

律師建議:

  建議儘快至公安機關報案,如果涉及北京異地報案/立案,可以先通過網絡或電話聯繫北京公安看立案所需材料,看能否通過網絡、電話或郵寄等方式報案/立案。

案例5: 打着賣字畫幌子忽悠老人手續費

  李先生現年70多歲,2020年9月26日在南京路某書畫院,把自己收藏的玉璽拿去讓對方鑑賞,店裡以價值10萬可幫賣出去為由,要求李先生拿2萬元的手續費。李先生輕信就給了5000元的現金,對方還送了一幅字,並開了一張5000元購買這幅字畫的憑證。一個月後店關門了,後來輾轉聯繫上了一個經理,對方故伎重演,又要李先生繼續拿3萬手續費。

律師建議:

  根據李先生的口頭陳述,初步判斷可能是比較隱蔽的變相詐騙。建議李先生搜集所有的證據材料,包括購買字畫的協議、憑證、往來溝通紀律等,儘快去公安機關報案。如果可以的話,也可聯繫其他受害方一起去報案,以便為公安部門提供更多相關線索。

案例6:同事借款後玩失蹤涉嫌詐騙

  周女士十年前借給同事五萬元,同事至今未還,借錢的憑證只有借條。同事經濟條件不好,當年跟多人借了錢,借錢三個月後就換了電話號碼。周女士起訴多次,但一直沒能找到同事,最後一次雖然公告送達了,但被告未到庭。周女士想知道,同事的行為算詐騙嗎,自己該怎麼做?

律師建議:

  根據周女士的陳述,其同事如確無還款能力而故意借款後失蹤,可能涉嫌詐騙,周女士可以與其他借錢給同事的人一起去公安機關報案。如報案不成功,周女士還可以再次起訴,主張平常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在被告不出庭的情況下,法院對原告證據的審查會更為嚴格,周女士需要積極配合法院調查,提交/補充更多證據,如證人,提款記錄等,由法院做出最終的判決。

法院判例:

判例1:以推銷「理財產品」為誘餌詐騙獲刑

  李某、陸某、王某等13人,冒充「中國人民銀行金銀貨幣管理局」「收藏協會」工作人員,以「每件商品每月返利10%」及「一年後原價回購商品」為誘餌,通過電話推銷假金條、假金幣及手錶、字畫等物品的方式,騙取260餘萬元,受害者達196人。

  法院經審理,判決13名被告人均構成詐騙罪,對其中的10名被告人均判處4年以上有期徒刑,其餘3名均判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判處的罰金總額達210萬元。

判例2:「木馬」截獲信息盜刷銀行卡

  李某夥同賈某,將攔截他人手機短信的病毒,以網絡連接的形式,編輯進查詢車輛違章記錄的手機短信中。市民點擊後,手機短信就被攔截並自動轉發。李某便可截獲受害者的支付驗證碼、京東網上註冊賬號等信息,在網絡支付平台上盜刷銀行卡。兩人前後實施犯罪行為15起,犯罪金額達35萬餘元。

  法院經審理,判決兩名被告人均構成盜竊罪,對主犯判處7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8萬元。

判例3:假冒身份「下套」轉移錢款

  上官某某等3人,製作假冒的工商銀行網站,利用偽基站發送假冒銀行的短信,提示用戶升級網銀,誘使受害者登錄假冒的銀行網站並輸入賬號、密碼、驗證碼。 3人獲取賬號、密碼、驗證碼後,登錄真正的銀行網站,將用戶賬戶內的資金轉至自己控制的賬戶內,再通過取現、刷卡購物等方式將錢款進行轉移,犯罪金額達64萬餘元。

  法院經審理,判決3名被告人均構成盜竊罪,對其中的兩名主犯分別判處7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20萬元以及2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8萬元。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11 19:04:02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頭像
2024-02-05 03:02:58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1-21 08:11:10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