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每天分享有趣且實在的情感乾貨。
文|WeGo_老王
很多人問我,挽回看什麼書,想學習戀愛,經營好親密關係。
印象中幾年前就回答過這個問題,當時我的說法是,不建議看書學挽回。
很簡單,因為你正在為失戀而痛苦就看不進去;你不痛,沒有挽回的需求,就沒必要看了。
這就是個悖論。雖然有部分人認為,看過後為下段感情準備也是好的,但真正痛苦着的人,首要考慮的一定不是成長,而是複合,要的就是那個結果。
慢藥治不了急病,想挽回時,你的需求是來勢洶洶的,看書治不了,越看越焦慮。
以上為前提。
再來認真說說,哪些書是建議你看的,在你有餘力,做好慢病慢治的心理準備,目的是心智成長,而非急着挽回時。
首推《親密關係》,注意有同名書,買作者為羅蘭·米勒的。
然後《社會心理學》也可以看看,作者是戴維·邁爾斯。有時間全本,沒時間重點看第11章,吸引和親密:喜歡他人和愛他人。
情緒修復可以看《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作者戴維·伯恩斯博士是認知療法的重要發展者之一。
另外也同樣建議看《被討厭的勇氣》,相對來說很好讀的一本書,看過後大量人際關係問題都會豁然開朗。
可能有人會發現,以上推薦的幾本書都沒有帶「挽回」。這就是剛才提到的,挽回是急病,經營親密關係的學習卻急不得,不打好基礎,就想直接挽回是不建議看書的。
原則上不建議看任何名稱中包含「挽回」二字的書,時間寶貴,愛惜紙張,珍惜點森林資源吧。
接下來談談另一個月經問題,推薦的書讀不下去怎麼辦。
挽回看什麼書,讀不下去怎麼辦,這兩個問題常常同框出現,我嚴重懷疑問第二個問題的,都是前一批人買書後的反饋。
這也是我不喜歡推書的原因。推書是有風險的,千人千面,適合自己的未必適合別人。
在此提出一條關鍵建議——無論書本評價多高,不管是你多信任的人推薦的書,只要試讀後感覺讀不下去,一切以你的感受為準。
我見過太多人在讀書這件事情上的不自信,尤其是當一本書普遍評價非常高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就會產生自我懷疑,下一步就是死磕書本。
「書是好書,讀不進去一定是我的問題,我要更專注認真把這本書啃完。」
作為學生,精神是可嘉的,行為卻不值得提倡。
讀書是與作者的對話,好書的背後,作者是個公認的好老師,大家對他評價特別高。但這位好老師未必適合你,如果作者的話你壓根讀不懂,或是不感興趣,那麼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覺,把這本書先放一放。
放一放不等於丟掉那本書永遠不再讀它了,你是在等一個時機,等你覺得想要再次拿起那本書的時候,突然就發現能讀進去了,這是很常見的。
與之相反的死磕書本就是浪費時間,眼睛剛掃過的一段文字,哪怕你讀出聲音了,馬上就會忘掉讀過什麼,因為根本沒過腦子。
最後再說一條,給那些書讀完了,能看懂,認為內容有道理有啟發,但是起不到一點效果的人提供的建議。
書讀得不夠多,沒有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這點暫時按下不表,更核心的問題可能在於,你沒有真正思考過那本書的內容,並且運用於實踐中。
你要知道讀這本書是有目的的,不是興趣使然,不是為了娛樂或消磨時間,你是希望看完後能對親密關係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給你在戀愛或婚姻的經營上起到作用。
既然如此,抱着學習的心態是對的,但用不着把書本里的知識供奉起來,你得拿去用啊。
那就是一本工具書,工具,就是為你所用的。
就像一個錘子,都遞到你手上了,你盯着它能盯出花來嗎?
你倒是錘下去啊……
我真的在後台經常看到有人留言給我說,老師我看過那本書了,我看到那篇文章了,說的很好,可是我的情況屬於blablablablabla,我該怎麼做呢?
問書的是你,說要學習、追求成長的是你,手也伸了書也買了,回頭給自己打臉的還是你。
書本不過是知識的載體,你花個幾十塊錢,就換回記載了作者一生研究的心血。這麼划算的買賣,要不怎麼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呢?
可是如果你買回來只是束之高閣,或者看了如水過鴨背,左耳進右耳出,從來沒有把它作為工具去使用,那麼那些無法被你所運用到實踐的知識,不過是死知識,就和繼續躺在書本裡面沒什麼兩樣的。
知識要活用,別為了讀書而讀書,學習不是目的,帶着你感情中遇到的問題去讀書,保持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後運用到生活中,那才是上面那些書本真正的打開方式。
希望這篇你們真的能看進去,並且去執行、落實運用,別看完,哈哈有道理,然後一切如舊,那讀再多的書都沒用,還不如多睡一會來得輕鬆。
#挽回愛情#
評論列表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