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小朋友坐穩了,雙手握緊方向盤……左轉彎……一直往前走……好嘞,到達目的地,準備下車啦!」
這是發生在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手術室的溫馨一幕,一個約莫四五歲的小男孩身穿手術服,開着酷炫的紅色「奔馳」小汽車,由麻醉醫生和護士一左一右陪伴着,一路從門口經過道來到了手術室門前,最後在護士姐姐的幫助下下了車,笑嘻嘻地走進手術室。
圖1:麻醉醫生和護士陪伴小朋友「開車」進手術室
小朋友懼怕手術,轉運起來有困難
以往小患兒做手術,通常是由護士抱進手術室,小朋友「開着」車子進手術室,還是頭一次。這是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為患者提供安全醫療服務的暖心舉措。
眼科手術室許素惠護士長介紹,眼科的小兒患者很多都伴有先天性疾病,進出手術間,在轉運方面常有諸多困難和風險,尤其是3-6歲的孩子。
一般小朋友都懼怕手術,總是和爸爸媽媽在手術室外揮淚告別,依依不捨,感覺像是被「殘忍地抱走」,家長看着更是心疼不已。這種「分離」無形之中降低了家長和患兒的就醫體驗,甚至讓孩子心裡蒙有陰影。
患兒來到手術室的等候室,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醫護,表現出恐懼、緊張,或哭鬧,掙扎,都是很正常的,但掙扎、哭鬧容易導致跌倒、傷害等風險。
這些情況都加大了護士帶患兒們進手術室的困難度。「以前,需要一房間的醫生護士齊刷刷圍着安撫半天的小朋友不在少數。」
開上這輛小轎車,緊張和害怕消失了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是祖國的未來。在給患兒進行眼疾手術治療的同時,保證他們的安全,給予更多的心理呵護,促進患兒身心健康,是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目標。
眼科手術室的許護士長特別關注患兒的安全管理,注重與家長、患兒的有效溝通,關注患兒安全轉運問題。如何減輕患兒的術前恐懼,降低轉運過程中的風險,是她長久記掛在心頭的問題。為此她想出使用兒童小轎車來轉運患兒的辦法,得到同事的一致贊同和領導的大力支持。
於是一台「奔馳牌」紅色小橋車「落戶」2號樓3樓眼科手術室。為保證無菌環境,小車每天要經過2次酒精擦試消毒。
小車作為轉運工具,設置了步行速度,護士暗中遙控,避免了孩子因為哭鬧、掙扎而帶來的跌倒、傷害等風險。此外,它也是醫患溝通的載體,拉近了醫護與患兒之間的距離。配上兒童音樂,孩子高興地坐上車,家長放心地歡送孩子「開車」進手術室。一路歡聲笑語,孩子跟醫護人員也就熟絡了,緊張和害怕就自然消失了。
圖2:小朋友和爸爸在手術室門口說再見
5歲的童童(化名)是第一位「開車」進手術室的小患者,看着兒子微笑着說再見,乖乖坐上車子瀟灑而去,童童媽媽着實鬆了一口氣,「孩子從小就怕看醫生,本來擔心他會哭鬧一陣,沒想到一下被小轎車吸引了注意力,乖乖地就去做手術了。這個辦法好,醫生護士想得周到。」 術後童童媽媽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還忍不住稱讚起這個讓童童表現乖巧的小車子。
兒童車將持續「上崗」
患者安全管理根植於所有員工內心
今後,兒童車作為患兒轉運工具將會持續「上崗」,既保障小朋友轉運過程中的安全,也安撫小朋友的緊張情緒,緩解他們對手術的懼怕。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介紹,眼科中心患者中特殊人群多,老年患者常伴隨基礎疾病,小兒患者先天性疾病多,在進出手術間的轉運方面常有諸多困難。儘管多年來在患者轉運過程中從未發生跌倒、意外傷害等不良事件,但浙大二院精益求精,在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對於患者的安全保障也有嚴格的管控,從相關制度建立到流程落實,從醫護人員的理念與文化滲透,到風險的識別與管理,從不鬆懈。「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的核心價值觀根植於每位員工的內心。
兒童轉運車不僅是浙大二院護理人員為保障患者安全苦思冥想出的「小妙招」,更是優質護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的滲透。浙大二院護理部副主任楊燕介紹,長期以來,醫院積極踐行患者安全行動,嚴格落實標準化的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安全的醫療護理服務。從關注患者病情安全到加強護患溝通,給予患者悉心照護、關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優質護理理念早已融入到浙大二院護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評論列表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