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結婚那些事

情感導師 606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光緒大婚圖》(局部) 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

古時北京婚禮場景  

結婚用的花轎

清代婚書(以上三圖拍攝於首都博物館)

古人結婚那些事

在情侶眼中,2020年2月2日是個非常好的日子,這一天被譽為「千年一遇的對稱日」,其意思為「愛你愛你雙倍」,不少情侶選擇在這天舉辦婚禮。

其實,拋開2月2日這個「吉日」因素,春節歷來都是結婚的高峰時期。春節本來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節日,再把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結婚放在春節,取「雙喜臨門」之意。

婚禮上紅蓋頭、大花轎等紅色裝飾物,也與春節的紅色相得益彰。

不過,在古代,從媒人撮合到迎娶新娘,有着一套完整的禮儀規定,並不像現在這麼簡單。

古人結婚大雁必不可少

在古代,婚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從幾千年前的西周開始,統治階層就為婚禮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禮儀。

《禮記·昏義》開宗明義指出了「婚姻大事」的重要性:「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也就是說,結婚是關乎宗廟的大事。

看到古代用「昏禮」指代「婚禮」,不少網友戲謔地解釋,女子發了昏才結婚,這個解釋太過「網絡化」。其實,在最初,「昏禮」說的是一個時間概念。東漢鄭玄曾這樣解釋:「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必用昏者,陽往而陰來。」根據陰陽五行學說,女子屬陰,黃昏是「陽往而陰來」,所以會在日月交替之際的黃昏舉行娶妻之禮。後來,因為黃昏時女子出嫁,便有了「婚」字,「婚」也逐漸取代了「昏」。

結婚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古人結婚時有哪些儀式呢?

《儀禮》的「士昏禮」中記載了結婚的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也被稱為「六禮」。

所謂納采,就是發出婚議,如果男方覺得某家有女可做議婚對象,便請媒人帶着大雁作拜見之禮,進行說合。納采是訂婚的第一步,納采時必須用雁,這是什麼原因呢?《白虎通義·婚娶篇》這樣解釋,雁的特性是順陰陽往來,根據時節南來北往,不失其節;雁在遷徙過程中,飛成行,止成列,暗喻新婦在未來的家庭生活中,遵禮守法,長幼有序。另外雁又稱義雁,一雁死,另一隨之,這就象徵男女信守不渝,從一而終,相互偕老。

第二步為問名。因為古代婚姻「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禮記·曲禮》),也就是必須通過媒人了解對方的姓名,問名回來後通過占卜以定吉凶。

第三步納吉。如果在宗廟占卜得吉兆,便再遣媒人去女方家告知,這樁婚姻便基本議定。

第四步納徵。由男方家出其財物聘禮,遣媒人送往女家,「納幣以為婚姻之徵也」,古代傳說伏羲制嫁娶之禮,以「儷皮」(成雙的鹿皮)為聘禮。

第五步請期。由男方家選擇良辰吉日,決定某月某日某時迎娶,將此期日通知女家,讓女方家做好嫁女準備。

第六步迎娶。由新郎率人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到了這個程序,才是婚姻的實質內容。現在的婚禮,主要就是第六步的展示,前面五個步驟,基本上都簡化,甚至沒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禮中,除了納徵這個環節,其他五禮中均可用雁,雁成為婚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當然,活雁不容易得,後來出來了很多替代品。唐代以鵝行奠雁之禮的現象就很多見了,後人以鵝代雁,謂之「雁鵝」。

 漢代開始結婚要奏樂

古代對待婚姻「六禮」每一道程序都非常鄭重。漢代,統治階級全面推行婚姻六禮,漢平帝在立皇后時便完全採用六禮程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由於戰亂不斷,婚禮一切從簡,當時普遍盛行的是「拜時婚」。所謂「拜時婚」,它是一種權宜之計,常見於世道艱難,而又遇「良吉」之時,男女雙方簡化婚禮程序,女子用質地輕薄的絲織物蓋於頭上,丈夫將其撥開,再拜完公婆,這對男女就算結為夫婦了。

隋唐時期,隨着國力的強盛,結婚禮儀又能正常舉行,當時基本上還遵循「六禮」程序。宋代以後,對「六禮」程序進行了合併。《宋史·儀衛志》記載:當時「士庶人婚禮,並問名於納采,並請期於納成。」也就是說納采和問名合成一步,請期和納徵並成一步。這樣「六禮」就只剩下納采、納吉、納徵、親迎四禮。在《朱子家禮》中又把納吉刪去,這樣一來六禮只餘三禮。《明史·禮志》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定製,採用《朱子家禮》。

到了清代,根據《清通禮》記載,婚禮中的「六禮」變成五禮,即: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其他士庶人家婚禮仿照此規定有所增減。總之,古代婚姻議程規範「六禮」隨着時代變化有增有減,有並有合。

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這些禮節的具體內容也會發生變化。根據周禮,迎親應該是在黃昏,但自唐代開始,將迎親的時間改為早晨。據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禮,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今行禮於曉。」曉即拂曉,此後相沿至今。

另外,根據周禮,婚禮是不舉樂的,《禮記·郊特牲》就有這樣的記載:「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不過,到了漢代,這條禮儀就被打破,婚禮用樂最早見於漢宣帝時期。漢宣帝曾正式下詔宣布了嫁娶舉樂的合法性,婚禮舉樂同時相應而生的就是鬧新婚的習俗。漢代之後,很多朝代又採取古禮,禁止婚娶用樂。從這些禁令中,能讀出一個共同點:正是因為當時不管民間還是貴族,在婚喪嫁娶時大興音樂,統治階層才不得不下詔禁止。不過,禁令歸禁令,至於執行的效果,從如今結婚時熱鬧的場景來看,古人大多也是如此吧。

補  白

「紅娘」稱謂是怎麼來的?

在古代婚禮的六禮中,人們能看到一個重要的角色:媒人。在古代,從婚姻的六個步驟來說,一定需要一個媒介,而不能由男女雙方自行商談,這就是如今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妁之言」非常重要,在古代婚姻中,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沒有媒人介紹的婚姻是不為社會認可的。《唐律·戶婚律》規定:「為婚之法,必存行媒。」也就是說婚姻,必須有媒人介紹。於是,「媒妁之言」在古代不僅具有道德意義,而且負有法律責任。

古代還規定,父親不能為兒子做媒,兄弟之間不能相互為媒。原因就在於翁媳不相親,叔嫂不通問。

因為媒人的重要性,先秦時期,媒人有很多雅致的稱謂。第一個雅稱為執柯人。這個稱呼來源於《詩經·豳風·伐柯》,詩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意譯:怎樣去砍那斧柄呢?沒有斧頭不可能;怎樣娶那妻子呢?沒有媒人是不行的)砍斫斧柄,需要斧頭,男女交往,需要媒人,沒有媒人的牽線搭橋,男女不能相識,沒有相識,何來相戀?媒人就是由此及彼的橋樑。

媒人還被稱為「大冰」。《晉書·索紞傳》記載,晉代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立於冰上,與冰下人對話。令狐策不知凶吉,向索紞請教。

索紞占卜後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詩曰: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之事也。」意思是說,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說話,君為陽說陰事(媒介事),你當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後來令狐策果然給一個太守的兒子做媒成功。「冰人」就成了「媒人」的代稱。

在西周時期,設有專職的官媒。《周禮·地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有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這種官媒的設立是我國最早的「婚姻登記」的記載。

官媒也分兩種:一種是天子諸侯婚娶,要派大臣為「使」去做媒人,如《左傳·成公八年》記載:「宋公使華元來聘,聘共姬也。」另一種是官府的媒人,由政府的工作人員充當媒人角色。

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私媒在民間非常活躍。魏晉時期就有老年婦女作媒人,於是,私媒後來有了熟悉的稱謂:「媒婆」。這些做媒的中老年婦女,她們的身份適合走街串巷,深入女孩子家,稱她們為「媒婆」也非常形象。不過「媒婆」這個詞,在中國文藝作品中,多少有些貶義。比如,《金瓶梅》中的王婆,以開茶館說媒為職業,為了錢財,不惜犧牲他人性命,成為富裕商人西門慶的幫凶,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搭上武大之妻潘金蓮。

當然,也有仗義的媒婆。最為仗義的媒婆是紅娘,也就是元代雜劇《西廂記》中促成崔鶯鶯與張生的丫環,她的名字就叫紅娘,因為她的「義舉」,後來人們把幫助成全婚姻的人,稱為紅娘。

黃強 來源 北京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14 15:03:05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頭像
2023-11-13 15:11:58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09-15 14:09:46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08-15 22:08:46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