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角的父母:在意的不是孩子結不結婚 而是孩子幸不幸福

情感導師 876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2019-01-25 19:3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偉群 祝萍 湯婕

快過年了,網上又出現各種「逼婚」話題,為子女婚事操心的父母再次被推進爭議的漩渦。而沒有掌握網絡話語權的父母,又有誰聽過他們的真實想法?我們在相親角做了調查,認真傾聽了50位父母的心聲,他們並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樣古板,他們大多在意的並不是孩子結不結婚,而是孩子幸不幸福。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對待婚戀這件事上,代際間依然普遍存在衝突,但兩代人和解的聲音越來越多。隨着跟得上新思想、新潮流的新一代父母的「長成」,很多家長已經學會接納孩子;而年輕人也越來越理解父母,他們說,只要與父母做好溝通,就可以化對抗為對話,化被動為主動。在追愛路上,出現了子女配合、長輩「助攻」的和諧代際關係。

相親角父母心聲(1):替子女相親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

相親角的父母:在意的不是孩子結不結婚 而是孩子幸不幸福

1月19日,杭州迎來新年第一個雨止的星期六。上午7時30分開始,每一輛停靠在「萬松嶺」站的公交車上都會下來一批中老年男女,他們幾乎都走向車站旁邊的萬松書院,熟練地從入口的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張粉紅色紙條,快步入場。

這張粉紅色的紙條是相親會的入場券。每周六上午,萬松書院的相親角都會準時開放,這個與「梁祝」傳說有關的公園,10多年前就是杭州城裡知名的相親場所。這一天,相親角照舊很熱鬧,現場起碼有五六百人。

只是,這裡的主角並不是未婚的青年男女,而是替子女找對象的父母,一群焦慮的父母。本報記者現場發放了50份問卷調查,從這份小調查報告中,我們更能了解這群父母的真實想法。

外地父母:缺少「資源」來碰碰運氣

許阿姨和張阿姨站在川流不息的通道旁,衣服前襟上別着一張紙,上面是自己孩子的介紹,寫着年齡、身高、長相、工作情況、擇偶要求、聯繫方式等等。這幾乎是現場父母的標配。

記者上前請她們填一份相親調查表,她們並不拒絕。「今天來的路上,我看到西湖邊有一對小夫妻在散步,推個嬰兒車,車裡有個寶寶。我希望女兒能過上這樣普通的日子就夠了,怎麼就那麼難呢?」許阿姨說。

許阿姨和張阿姨都是福建泉州人,許阿姨的女兒生於1982年,張阿姨的女兒生於1986年,是相親角里較為普遍的女孩年齡。女兒快30歲的時候,許阿姨就從老家來到杭州常住,一方面照顧女兒,一方面幫她找對象。

「我們在杭州也不認識什麼人,沒『資源』。」張阿姨說,她的經歷和許阿姨幾乎一樣。一年多前,她們知道了萬松書院,從此每周六都來這裡「打卡」。

這時,有人過來詢問許阿姨,自稱是替兒子來相親的,本地人,家裡有房,年齡差距也不大。攀談似乎很順利,但那人一邊說着一邊顧自走了。許阿姨也不生氣,只是說:「她不誠心的。」

數據:在現場接受調查的50名父母中,老家不在杭州的父母有28名,他們的子女都在杭州工作、生活,他們來相親角的原因大多與許阿姨和張阿姨一樣,是缺乏本地「資源」,為子女找到適齡異性朋友的渠道比較少。

相親調查數據圖表

樣本數量:50份。

調查對象:萬松書院相親角父母,其中外地父母28人,占比56%,杭州本地父母22人,占比44%。

本地父母:介紹了身邊的都沒成功

杭州的父母會好一點嗎?「為了給女兒找對象,我們把親戚朋友都得罪光了。」67歲的杭州爸爸老金嘆着氣說,他女兒生於1987年,這五六年,老兩口發動了身邊所有的親友給女兒找對象,女兒去見面的有10多個,但一個都沒成功。

「本地父母和外地父母也沒什麼不同,都是因為實在是沒辦法了,把這裡當成了最後的希望。」老金說,他甚至去婚姻中介問過,但總覺得不靠譜。女兒的姑媽每周都從外國打電話來,問她有沒有找到男朋友,外婆也是見到她就說這個話題。也許是被問煩了,前幾天女兒說已經買好了機票,春節要和同學出去玩。

80歲的申大伯跛着腿,拿着一疊紙到處張貼,上面是他兒子的信息。每周六一大早,他都會騎着機動輪椅車從杭州三墩趕過來。他第一次來萬松書院相親角大概是在10年前,當時是幫女兒找對象,還真找到了,現在外孫也已經8歲了。6年前,還在這裡給自己找了個老伴。

去年,申大伯的兒子離婚了,他又踏上了為兒子相親的旅程。「這次啊,我真是心裡沒底。」申大伯說,一方面兒子離過婚,在相親角不太受歡迎,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真的有點力不從心。

數據:22名杭州父母的孩子中,有19人年齡超過30歲,這些父母幾乎都有發動親友為子女介紹對象的經歷,安排子女相親最少的也有3次,最多的在20次以上。

女生父母:年齡大了再優秀都難找

麗水人吳阿姨的舉止、穿着都十分得體,皮膚和身材保持得不錯,根本看不出來已經60歲了。她把記者帶到一棵樹下,指着樹幹上一張紙說:「這是我貼的。」記者一看,上面寫着:「女,身高166厘米,本科,年收入40萬元……」吳阿姨拿出手機點開了女兒的照片,是一個外形非常出眾的女孩。記者不禁稱讚起她女兒。

「再優秀有什麼用,在年齡面前,這些都等於零。她34歲了。」吳阿姨說,除了年齡,她把女兒的情況都寫低了一個檔次,其實女兒身高170厘米,碩士,年收入至少50萬元。「不敢照實寫,怕沒人來問。」

有兩個結伴而來的女士看上去只有50歲上下,也主動要了調查表。她們的女兒都還不到25歲,但她們已經在這裡「出沒」多次了。其中一位女士說,她女兒上大學時讀的是師範專業,全校幾乎都是女生;工作之後成了一名幼兒園老師,同事也都是女人。所以她很替女兒着急。

記者說,這麼年輕不用着急。「難道等她30歲才來嗎?」這位母親反問道,「這裡很多人都來了五六年了。」

數據:在接受調查的50位父母中,有36人是為女兒來相親的。這與相親角的總體情況基本相符,參加相親的男女比例大約在3:7,相親角甚至專門開闢了一塊「女區」。

男生父母:孩子不談戀愛就是不走心

男孩的父母不焦慮嗎?顯然不是。

66歲的鄧阿姨是瀋陽人,她兒子生於1980年,從事IT行業。鄧阿姨說:「前兩年,兒子在杭州沒房子,很多女孩的家長一聽,扭頭就走。現在房子買好了吧,身高又成了一道坎。」果然,一位爸爸走過,問起了身高,鄧阿姨對他說:「如果您想找演員那樣的,我兒子是不符合要求的。」

「孩子為什麼不談戀愛?不走心唄。」鄧阿姨看着調查表上「您認為您孩子不談戀愛的原因」這個問題說,「他工作是忙的,但忙不是找不到對象的藉口。」

鄧阿姨回憶說,她跟兒子的爸爸談戀愛那會兒,他爸爸有一陣子每天夜班,她大半夜的去工廠傳達室等着,他爸爸趁中間休息的10分鐘跑出來見一面,說不上5分鐘的話就得跑回去上班。「他要是真對哪個女孩上心,再忙也會擠出時間來打電話、見面。」鄧阿姨說。

來自建德的爸爸方先生有自己的分析,他認為這一代人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太強,與人交流中不太願意「低頭」,這是他們處對象困難的一個原因。另外,年輕人一有空就捧着手機,跟人聊天也是在微信上,「見面的機會太少,怎麼進一步發展?」

數據:在回答「孩子不談戀愛的原因」這一問題時,50位父母中只有9位選擇了「工作忙」這個選項,有23位選擇了「眼光高」,12位選擇了「喜歡單身」。好幾位父母說,他們其實看中了幾個,但孩子一個都不喜歡,不懂孩子想要找怎麼樣的。

1月19日的萬松書院相親角。張偉群 攝

相親角父母:心聲(2):「逼婚」不是目的 只希望孩子幸福

「您會接受孩子不結婚嗎」「房子、年齡等條件是婚姻的先決條件嗎」……針對我們拋出的這些問題,50位爸媽認真作了回答,有的還說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們發現,相親角的父母有很多無奈和犧牲,他們不是「相親鄙視鏈」的製造者,也不是「逼婚」的封建家長,他們只是希望孩子幸福。

我們沒有製造「相親鄙視鏈」

「這個我聽說了,真是冤枉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了。」說起根據地域、收入、學歷、長相等條件排出來的「相親鄙視鏈」,杭州爸爸老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為什麼總是看這些條件?因為我們沒別的可看啊。」

老金說,孩子不願意來相親角,做父母的替他們來,這本來就隔了一層。現場幾乎看不到相親者本人,只能是根據文字信息「紙上談兵」,父母們只能根據這些條件來進行選擇。

老金第一次來相親角,就在紙上相中了3個男孩。全家坐在一起研究,第一個是警察,但母親生病,被淘汰;第二個是大學老師,比女兒大5歲,被淘汰;第三個打電話聯繫,工作特別忙,又淘汰。

「如果年輕人能夠面對面先了解,互相看到閃光點,一些看上去不好的條件可能會變得不重要。」老金說,67年的人生經驗告訴他,人與人只有互相了解才能產生火花。他和老伴、他身邊的很多夫妻,都是靠自己雙手創造生活,反倒加固了雙方的感情。

數據:50位父母在回答「婚姻的先決條件」這個問題時,有42位勾選了「雙方有感情基礎」,他們認為,房子、年齡、長相等外在條件都只是對婚姻起到輔助作用。

放棄自己時間只為增加成功率

因為大齡的女兒沒結婚,這些年,建德爸爸方先生一直有深深的挫敗感。2年多前,方先生第一次看到相親角的場面,想到優秀的女兒也要寫在紙上被人挑挑揀揀,他特別不能接受,也覺得自己被「扒光」了。

方先生退休前是行業內的專家,在工作上,沒有什麼技術難題是他解決不了的,一輩子拿獎拿到手軟。「再多的獎狀有什麼用,自己女兒的人生大事都解決不了,就是個失敗的人。」

老金覺得,女兒還沒嫁出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這個做爸爸的不夠重視,沒有及早行動起來。在杭州,方先生沒什麼社會關係,他曾勸女兒回老家相親,但女兒不聽他的。他覺得一切都失靈了。

1月19日的萬松書院相親角。張偉群 攝

因為常在相親角碰面,一些父母已經成了老熟人,方先生和老杜就是。不管下不下雨,老杜每次來都帶一把傘,找好位置就把傘撐開,因為他要在傘上放3個年輕人的信息,其中一個是他的孩子,其他是親友的孩子。最多的時候,他同時帶着5張紙。

來這裡3年,老杜只聽說過兩個人相親成功了。「我也知道在這裡不太可能給孩子找到對象,但不來吧,待在家更想不出辦法。」老杜說。

數據:在調查中,有26位父母幾乎每周都來相親角。還有多位父母表示,為了給子女相親,他們放棄了很多自己的時間,近年來幾乎沒有出去旅遊過。

不想給孩子壓力 只想創造機會

「如果找不到,就一個人過,那是另一種生活方式。」「有合適的就結婚,沒合適的也可以一輩子不結婚。」「她想一個人過也可以,一輩子能過去就行。」……當被問到「是否接收孩子不結婚」時,很多父母出乎意料地通情達理。

麗水媽媽吳阿姨說,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做父母的不能再給他們製造新的壓力。每個人都需要空間,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每個來這裡的父母,本意不是為了『逼婚』,都只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孩子增加一些實現幸福的機會。」她說,「這些應該告訴孩子,多溝通,孩子會理解我們的。」

數據:在回答「您認為婚姻這種形式重要還是自我幸福感重要」這個問題時,50位爸媽全都勾選了「自我幸福感」。

年輕人喊話父母:請成為我們追愛的助攻

許多年輕人有一個觀點:結不結婚,跟誰結婚,是我自己的獨立選擇。於是,面對父母的催婚壓力,他們感到焦慮、煩躁,想要逃避。但是,一味地牴觸,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變得更糟。

心理學教授黃菡認為,至少在一個階段中,中國青年男女的婚戀,恐怕還是繞不開跟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子女與父母如何正面溝通,取得相互理解,和諧共處,是通往幸福路上的重要一關。有些年輕人,已經找到了與「逼婚」父母的相處之道。

杭州一場相親會上的小紙條。牛鏡 攝

主見派:我的幸福我做主

「我爸媽已經徹底放棄我了,呵呵。」85後姑娘雯雯談到「催婚」這件事,多少有些尷尬。雯雯長得很漂亮,皮膚又白,笑起來好看,是大部分男孩子都會喜歡的類型。但是個性獨立的她,一直忙於事業,對感情要求也高,所以一直單着。「我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我可以養活我自己,如果不是真愛,我寧願單身。」雯雯說。

「我跟爸媽說了,不要管我,我自己會找的。」雯雯說,她很早就跟父母立下約定,婚姻大事自己做主,讓他們不要操心。父母一開始也想幫她張羅,但是幾次下來都不成功,也就隨她去了。「多摻和,反而矛盾多。」雯雯說,她還特意買了只小狗給父母,「分散一下精力,情感有個寄託。」

「其實女兒結不結婚,跟誰結婚,我們都不介意。只要她是認真的就好。」雯雯的父母雖然傳統,也很開明,他們認為,逼也沒有用,反而讓孩子受傷,「年代不一樣了,一個人的日子,也可以過得精彩。」

理解派:父母出發點是好的

小伙子小郭今年31歲,雖說在工作上接觸的人也不少,但是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女孩子。眼看着春節將至,他心知肚明:「回老家過年這幾天,肯定逃不掉被安排相親。」

「只要不給我安排太多,一個兩個的,也就去見見了。」小郭對父母長輩安排相親這件事,想得很開。一方面,他很理解父母的用心,「以前他們從來不管我的,現在不是年紀大起來了麼,他們也有點着急。」另一方面,他也認為相親的成功率不會高,「但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我好。」

「我媽小姐妹的孩子很多都結婚了,有的娃都生好了,我媽時不時地說,某某家的小孩子多可愛哦,我現在退休在家反正沒事,帶帶小孩也挺好的。」小郭笑着說,媽媽這樣也算比較委婉了。

小郭心裡最理想的愛情狀態,就是自己認識,慢慢相處,積累感情,水到渠成。父母長輩出面張羅的相親,小郭也不完全排斥:「就當是多了一個認識朋友的渠道,父母把過關的,基本情況總還不錯的。」

這段時間,小郭積極健身,單位同事都說他瘦了很多,帥了很多。大家都看得出來,小郭準備以最好的狀態,迎接自己的緣分。

支持派:爸媽是最大的助攻

「薑還是老的辣,我相信我媽的眼光。」生於1996年的女孩朱馨怡遇到心儀的男孩,都會跟自己的媽媽交流。在她心裡,70後的媽媽就跟閨蜜一樣,跟得上新思想、新潮流,而且她比自己更懂愛。

朱馨怡覺得,父母催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這是父母對子女一種愛的表現。「父母幫你找的相親對象,一般情況下會比自己去網上或者其他方式認識的要靠譜,多參考參考他們的意見總是好的。」朱馨怡說,身邊就有一些女孩子,因為不聽父母意見,談戀愛的時候一意孤行,結果吃了虧。

「我自己是顏控,又容易衝動,有媽媽商量,比較安全,畢竟父母看人的眼光比我們更准。」像朱馨怡一樣,在許多90後眼裡,父母是自己婚戀路上的貼心參謀。有網友說,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請等一等爸媽,問問他們的意見,可別小瞧了他們,說不定他們會成為我們最大的助攻。

「帶着父母去相親」成潮流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相親、擇偶、婚姻,是涉及到兩個家庭的事情。

在近期幾檔火爆的相親節目中,年輕人帶着父母一同相親,成了最新「爆款」。今天的中國年輕父母在相親問題上的開放、包容程度,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相親過程中的交流和溝通,打破了年輕人和父母對彼此的刻板印象。

《新相親時代》的主持人孟非在目睹了幾代人的婚姻與愛情觀點的激烈碰撞後,表示自己對父母參與相親的態度有所改變:「我曾經認為年輕人應該獨立選擇自己的婚姻。但在舞台上,我看到父母更願意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改變了我對過去的看法。」

另一檔相親節目《中國新相親》中,90後子女與70後父母在相親現場上真實代際溝通的呈現,也讓觀眾看到了年輕人成熟、理智、懂得傾聽與溝通的另一面。創業拼搏的他們其實也渴望家庭,在情感問題上更加懂得傾聽父母意見。

節目中,兩代人為解決情感問題,站到了同一個「戰壕」里,朝着同一個幸福的方向努力,觀念產生碰撞與交流,有妥協,也有融合,令代際關係尋求到一種平衡,發掘其中共通的「幸福密碼」。

所謂「帶着父母更放心」,不論是《新相親時代》還是《中國新相親》,在父母的助攻下,兩檔節目的牽手成功率都非常高。這背後的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年輕人與父母的代際溝通更順暢,讓相親充滿正能量。

新一代父母喊話子女:你只欠自己一個幸福的模樣

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距離春節還有10天,未婚青年們又在苦惱,該如何承接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鐵打的「關心」,流水的適婚青年,年輕一代在承受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同時,往往還需消化「個人問題」帶來的焦慮。「父母就愛逼婚」「親戚就愛胡亂介紹」等等,常常掛在年輕人的嘴邊。

但這一刻板印象該改一改了。隨着社會不斷進步、觀念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轉變態度。尤其是65後、70後父母,他們本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他們認為,世俗的眼光、背後的流言,遠沒有孩子自己覺得幸福重要。

做一輩子開心的女兒也挺好

近日,一則網絡熱帖引起網友轟動。姑娘小芸與相戀2年的男友意外分手,原本打算2019年結婚的計劃落空,本已很難過的她在家族微信群里向父母道歉,認為這個「意外」會讓父母丟臉。

「每次回家過年,一大堆親戚圍着問我何時結婚,我總覺得別人在給你們看臉色。」小芸向父母坦言,「你們承受很多外來的壓力,我只是想爭氣一點,不丟你們的臉。」

小芸的母親葛女士卻不慌不忙地安慰女兒:「你獨自一人在外地工作,壓力已經夠大了,沒必要再為這些瑣事煩惱。」

「面對外人的『問候』和『關心』,我和你爸真的都沒帶怕的。」葛女士霸氣地擺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說,用孩子婚姻來炫耀和諷刺別人的人,都是缺乏對生活的尊重,只要家庭有足夠的資本,根本無需擔心這些問題。「女兒,你並不欠誰一段愛情,也不欠誰一個孩子,你只欠自己一個幸福的模樣。」

期間,小芸的父親一直在和妻子打配合,他也豪氣地喊話女兒:「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如果不結婚覺得更快樂,那就做一輩子開心的女兒吧。」

無獨有偶,麗水姑娘小石也是大齡未婚,時不時被親戚朋友問起個人問題。有次新搬來的對門鄰居問她怎麼天天回娘家,不去婆家,小石的母親還在做着飯就衝過來替女兒解圍:「這裡是她的家,怎麼就不能回了。要找合適的對象,可不得仔細挑?」小石說,父母是她最溫暖的港灣,他們不會因為面子掛不住,就把女兒匆忙嫁掉。

2018年11月11日,在杭州市職工文化中心舉行的一場相親會上,一位母親在拍攝信息牆上的內容。連國慶 攝

新一代家長願意接納孩子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做父母的忙着替孩子相親和各種張羅操心,又總吃力不討好,孩子說不得碰不得,一不小心就關係緊張,還被扣上「逼婚逼嫁」的帽子。杭州葵巷社區婚戀心理諮詢師李瑛建議,父母的心態要放鬆,更要嘗試接納孩子。

有個寧波的姑娘,30歲出頭,自身條件很好,就是不找對象,在七姑八姨的眼裡,這簡直不可思議。也有一個杭州的小伙子,年屆四十還是孑然一身,父母急得跳腳,但他依然覺得做「鑽石王老五」挺好的。

李瑛表示,孩子不願結婚的理由有很多:有的人不願將就,有的人在交往異性時不夠自信,也有的人有情感創傷和不安全感,還有人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符,甚至還有人存在婚姻恐懼等。無論是什麼「癥結」,父母都不妨先傾聽孩子的心聲,切忌一味逼婚,否則容易釀成悲劇。

李瑛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有個姑娘25歲就被家裡「花式」催婚,一氣之下隨便和家裡安排的對象結了婚。沒過2年,孩子才呱呱落地,她就鐵了心要離婚。原來,她的丈夫沉迷網絡遊戲,不關心家庭,缺乏責任擔當。雖然離婚容易,卻留給小孩破碎的家庭。像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孩子的個人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因為年紀原因就蒙蔽雙眼。」李瑛說,她發現越來越多的父母正在改變,在婚戀觀念上,90後年輕人的父母比80後的父母更加開放,包容性更強,「作為過來人,他們更明白經營婚姻的不易。一輩子太長,遇見錯的人遠比孤獨更可怕,而失敗的婚姻遠比不婚對孩子傷害更大。」

他(她)來或不來 我都過得很好

前段時間,「自殺式」單身一詞火了。區別於真正享受單身的「貴族」們,「自殺式」單身形容的是一直單身又不主動擴展社交範圍,卻每天幻想擁有愛情的行為。這類單身人群,大多有以下幾個特點。

總覺得還能遇見更好的。隨着社交軟件的普及化,年輕人變得不着急了,他們對待每一個異性都很挑剔。這類人大多不敢輕易戀愛,因為一旦戀愛就意味着要放棄「森林」,寧可單着慢慢篩選,卻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機會。

不知道該怎麼戀愛,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一邊幻想着自己有電視劇里浪漫邂逅的運氣,一邊在現實世界中基本接觸不到新的異性,卻在內心羅列出條條框框,把自己禁錮在單身的牢籠里。又或是經歷過失敗的戀情,覺得很「受傷」,對所有陌生異性心懷戒備,覺得再也無法全身心投入新感情。

享受死宅單身,不願磨合性格。外賣能續命,遊戲供娛樂,有壞情緒就睡覺。孤獨的時候靠「吸貓」遛狗來打發,不出門時油頭垢面無人管。雖然看到心動的人,但想到要失去單身自由,花費大量時間磨合,最後可能還沒有結果,就從內心喊出了拒絕。

「未婚青年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他(她)來了,給我錦上添花;他(她)不來,我依舊過得很好。」李瑛認為,「自殺式」單身青年,還是應積極調整主觀能動性,多和擁有正能量的人交朋友,單身或不婚應該是一種人生選擇,而不是迫不得已。

資深紅娘給妙招:老少齊步走 「脫單」不用愁

1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總工會「愛的填空」相親工作站,採訪過程中,站長樓建忠的手機響個不停。「快過年了,來登記的相親人數呈爆發式增長,每年我們最忙的時候就是年前。」樓建忠說。

「交友圈太小」「工作太忙」……太多這樣那樣的原因造成當下年輕人「落單」現象盛行,在此大背景下,相親之火日益旺盛。據統計,2018年杭州市紅娘業界登記相親人數約22000人,男女比例為1:8,其中成功牽手約2500對男女,成功比率22.7%。

然而,在婚姻這條路上,父母與子女的步伐並非整齊劃一。由於出生年代、成長環境、擇偶觀等種種差異,相互摩擦產生的火花也往往灼傷了兩代人的感情。一邊是父母的「中國式焦慮」,一邊是子女的「相親反感症」,代際間的戀愛衝突該如何緩解?作為資深紅娘,樓建忠給出了妙招。

在1月初舉行的一次活動上,有人給樓建忠(右三)與工作室的紅娘志願團隊送了錦旗。

春節突擊相親人群爆發式增長

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總工會「愛的填空」相親工作站成立於2014年,截至2018年底,2200名單身男女通過工作站配對成功,400餘對幸福牽手,組建幸福家庭,僅2018年就有82對登記結婚。

工作站成立以來,年輕人相親的需求不斷增長,作為站長、資深紅娘和國家二級婚戀諮詢師,樓建忠也越來越忙了。1月21日下午的採訪,由於樓建忠的手機響個不停,採訪斷斷續續進行了2個多小時。樓建忠說,父母替孩子來登記報名的特別多。

當天早上,樓建忠就接待了6位相親者,一天最緊湊也只能安排10多個人,經常連口水也顧不上喝。「我這周已經全部約滿了,找我都需要提前預約。」樓建忠估算過,近段時間已經接待了上百人次。

這段時間,很多人上門的訴求是「快」,巴不得今天報名,明天相親,後天牽手,帶回家給父母交代。「這樣的人,我總是要先給他們『洗腦』。」樓建忠說,緣分的事情急不來。不過他也很理解「春節突擊相親」群體的焦慮,儘可能地為他們「特事特辦」,原本從報名、登記、核實信息到排隊匹配要好多天,現在壓縮成3天,「至少有了接觸人選,讓他們過年回家有個交代。」

兩代人的「不搭」是價值觀的錯位

如今,「白髮相親」並不少見,生長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人,為生長在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人擇偶。年輕人看重「有趣的靈魂」,上一代人則喜歡「按部就班」,兩代人在對待婚戀上往往顯得「不搭」,而這個「不搭」正凸顯了價值觀的錯位。

80後小宋是位典型的「工科男」,各方條件都不錯,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卻遲遲沒有動靜。小宋的母親曾女士到處給兒子物色對象,甚至好幾次替兒子去和姑娘見面。幾次下來,小宋心生反感,再也不願去相親。曾女士又氣又急,幾個回合的「鬥智鬥勇」,反而讓母子關係降至冰點。

「兒子在家就當我是空氣,完全不和我交流,把自己的身份證、學歷證書都隨身攜帶。」曾女士在樓建忠面前邊說邊流淚,覺得良苦用心不被理解。小宋也向樓建忠敞開心扉:「她總按自己的標準給我介紹,過分干預,不關心我喜歡什麼類型、擇偶觀是怎樣的。」

在樓建忠看來,母子之間沒有有效溝通,方式方法存在問題,久而久之,導致「冷暴力」不斷升級。隨後,樓建忠先從曾女士這邊下手,幫她修正觀念,勸她一定要學會放手,告訴她「關心則亂」,關心要把握一個度。另一邊,他給小宋推薦了合適的姑娘,兩人相處得輕鬆愉快。2018年,小宋和那位姑娘領證結婚,母子關係比以前更好了。

樓建忠說,在他這裡,像小宋母子這樣的案例十分常見。一般到他接手時,「老的」和「小的」之間已是針尖對麥芒。

父母子女打配合 給脫單加速

在樓建忠看來,兩種父母更容易幫助子女找到對象。一種是「隊友型父母」,這樣的父母和孩子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在兒女相親過程中善於溝通。第二種是「顧問型父母」,他們能夠尊重子女的想法和原則,在子女不向自己求助的時候,就不會過多插手,他們允許子女有試錯的機會,理解孩子在探索中的迷茫和不易,儘量只給方向型的引導。

樓建忠還認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長輩作為過來人,他們的意見還是值得參考的。同樣,父母也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以愛的名義去束縛,要以孩子的喜歡為標準,只提建議,最終讓孩子做出選擇。作為父母,可以通過豐富生活內容和情感世界,去學會調解自我情緒和有效溝通。「一家人好商好量,打好配合,子女何愁『脫單』不成功呢?」樓建忠說。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13 07:03:01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4-02-02 05:02:39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0-31 10:10:48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