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4:有人說它變味了,但依然是觀眾心中嚮往的詩與遠方

情感導師 533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田園慢生活真人秀《嚮往的生活4》終於回歸了。疫情讓大家在屋裡憋屈了好幾個月,而這部走進戶外、回歸田園綜藝節目的開播,帶給觀眾很多期待,一開播就引起熱議,豆瓣評分達到7.9分。其實自2017年開播以來,《嚮往的生活》一直都是收視熱點,幾乎已經成了話題集散地,每期播完都會上熱搜,豆瓣評分從未低過7.4分。

說實話,這是格格近幾年追過的唯一一部綜藝節目,很多觀眾都說節目變味了,說《嚮往的生活》不再嚮往。但格格想說的是,我依然愛看,每次看節目時的笑聲和輕鬆愉悅,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嚮往的生活》的獨特魅力在哪裡?

《嚮往的生活》定位于田園慢生活真人秀,包含很多元素:田園風光、明星勞動、娛樂圈交友、老友相聚、花式口播、萌寵美食、互動遊戲等。但這些元素中哪些才是這個節目火爆的核心要素呢?格格認為主要有4點:

嚮往的生活4:有人說它變味了,但依然是觀眾心中嚮往的詩與遠方

1. 「又慢又遠」的田園生活

每季蘑菇屋的地點都不同,但都是風景秀麗、有山有水的鄉村,分別是北京密雲、浙江桐廬、湖南湘西、雲南西雙版納。蘑菇屋選址是一路南下,風景確實是越來越美。很多觀眾甚至嘉賓都說村子太現代化、太美了,對此第四季的總編劇胡明卻半開玩笑中地表示,大家要自信一點,我們國家的農村本身就這麼漂亮。

記得第二季的先導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需要一塊地,偏遠一點,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確切地說,我想要一個為朋友們準備的戶外場所,在那裡人們可以不用牽掛工作,而是需要彼此緊密協作,磨練新手藝。這大概可以很好地概括《嚮往的生活》的主題。

在風景如畫的鄉村,有一方小小的院落,院裡養着兩條狗,圈裡的小羊嗷嗷待哺,自家菜園裡長滿了小蔥、西紅柿、茄子、小辣椒,不遠處的地里有剛種下的西瓜苗,稻田還養着鯉魚。不時有三五知己來做客,大家掰玉米、摘椰子、收甘蔗、種西瓜、壘灶台、擠牛奶、割香蕉,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但好朋友一起勞動也好不快活。晚上大家圍坐一桌,品嘗辛苦勞作換來的美食,天南海北,談天說地,這樣的生活怎麼一個「愜意」了得。

《嚮往的生活》營造的這種「又慢又遠」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慢下來,去遠方」,非常符合城市中產對田園牧歌生活方式的想象,讓觀眾在喧囂城市生活的擠壓下,尋找到一個寧靜、閒適的寄託,一個放鬆身心的出口,一份守拙歸田園的期盼。

2.三五好友暢聊人生與友誼

《嚮往的生活》的另一個主題是在蘑菇屋招待客人,和蘑菇屋的老朋友們敘敘舊,主張「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所以每期固定MC都會請比較熟悉的娛樂圈好友來蘑菇屋,他們聊共同參演的節目,回憶年輕時娛樂圈的趣事,交流朋友間的友誼,畫面美好而溫馨。

總導演曾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希望《嚮往的生活》「核心理念是待客之道,有點像綜藝版的《我愛我家》——我們希望嚮往是以單集嘉賓的空降,給蘑菇屋固定MC融合產生新的化學反應,更多強調『人與人』的故事,包括老友情、母子情等等,內容希望更豐富,笑點更密集」。

因此固定MC與飛行嘉賓之間以及飛行嘉賓之間的熟悉程度就非常關鍵。如宋丹丹、徐崢、黃渤、孫紅雷、沙溢、謝娜、陳赫等人來蘑菇屋那幾期,大家非常熟,有的聊,互動效果好,那幾期節目就很受歡迎。

但如果嘉賓原本就不熟,沒有共同話題,也就很難碰撞出有趣的火花。記得最尷尬的要數第三季第5期,一下子來了8位嘉賓,除了池子是脫口秀演員外,其他大部分都是選秀出道,跟固定MC都不熟。黃磊直接說:「我跟你們也不熟,我沒有必要跟不熟的人費力瞎扯。所以你們進來跟我打招呼的時候我也沒那麼熱情。」同時,嘉賓們都來自不同的選秀節目,相互之間話題也沒有那麼多,所以那一期整體看上去就是很尬,好在最後來了一個老狼,不然黃磊老師真的太難了......

3. 真實不做作的明星真人秀

《嚮往的生活》另一個看點,就是節目中的嘉賓,遠離了聚光燈,在田園之中放下了明星包袱,不帶明星光環的真實狀態。

在遠離喧囂城市和緊張工作的村莊裡,明星們一起幹活,做飯,吃飯,聊天,睡覺。大家早上起床,不化妝,有的還蓬頭垢面的,提拉着個拖鞋,頭腦懵懵地坐在凳子上,看着房屋周圍風景時的樣子,那一刻,特別真實。

總編劇胡明這樣說:「找一群沒有偶像包袱的嘉賓,而這些人待在一起要自在,然後再找到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去做,這樣看起來才會很舒服。」 所以從節目中我們看到了黃磊、何炅之間的老友關係,彭彭與妹妹的互懟,周迅、白百何的賴床,陳赫、李誕的好吃懶做……明星們呈現出的最自在的狀態,真實不做作的表現,也是觀眾喜歡《嚮往的生活》的原因。

4.蘑菇屋是一個中國家庭的縮影

蘑菇屋第一季的嘉賓是黃磊、何炅、劉憲華,第二季增加了彭昱暢,第三季走了大華,增加了張子楓,第四季的嘉賓延續第三季。這四位嘉賓的「人設」非常鮮明,負責掌勺的黃磊像是家中的爸爸,家中的主心骨,技能滿格在線;負責招待客人的何炅像是家中的媽媽,細心妥帖,能照顧每個人的感受,不會讓談話冷場,也不會讓客人尷尬;耿直boy彭昱暢像是家中的哥哥,憨厚又可愛;張子楓像是家中的妹妹,聰明懂事,有時候家裡來了客人還會緊張。

此外,蘑菇屋裡還有彩燈、小H、小O、小不點、蘇蘇等動物,它們也是蘑菇屋不可缺少的成員,像是在熒幕里陪伴觀眾多年的老友,潛移默化中產生了很深的感情。

對此總編劇胡明這樣說,蘑菇屋其實是一個中國家庭的縮影,「動物也好,老物件也好,能保留一些就保留一些吧,在這個時代要守住一些東西很難,這個回憶也是可貴的。」因此在每季節目錄製結束之後,節目組都會把蘑菇屋的這些成員運送到下一個錄製地點去。

《嚮往的生活》真的變味了嗎?

隨着節目的熱播,對節目的吐槽之聲也不絕於耳,高呼節目變味了。格格總結出觀眾提出的5大槽點:

1.帶濾鏡的鄉村生活

明星們的田間勞動,永遠充滿歡聲笑語,畫面永遠乾淨美麗。其實真實的鄉村生活充滿泥濘和艱辛,從節目中出現的當地村民黝黑的皮膚就知道鄉村勞動的辛苦。

格格的老家就在農村,干農活要忍受太陽的暴曬,還有蚊蟲的叮咬,滿身塵土,滿腳泥濘,手上是磨出來的繭子,連指甲蓋里都是黑黑的污垢,這與節目呈現的是不一樣的。節目中呈現的不是勞動的艱辛,更多的是勞動的美好,是加了一層「歲月靜好「濾鏡的田園生活。

《嚮往的生活》和李子柒的爆紅都有同樣的原因,節目營造的是觀眾心底嚮往的、浪漫化的生活方式,給在快節奏、高壓力的大都市住久了的人,一片自己的田園安放回歸自然的情愫。

2.植入的廣告越來越多、越來越硬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節目植入的廣告越來越多,第四季的植入更多達14個,涵蓋牛奶、手機、智能家居、汽車、寵物用品、電器、糧油等多個門類。當然,節目組也沒遮遮掩掩,直接按照金主爸爸給錢多少,進行大小排序,給錢多的字大,給錢少的字小,甚至讓嘉賓把品牌的名字編成一首歌唱出來。

硬廣植入其實大家都能理解,畢竟節目組也要生存和吃飯,吃飽飯才能幹活嘛,但無處不在的廣告植入很容易破壞節目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也與鄉村氛圍有點不搭。

其實之前的幾季中,節目和品牌植入融合得就很不錯,比如早餐的猴姑米稀、萬和熱水器、特侖蘇牛奶等,都是很自然地運用到生活場景中,既達到了品牌宣傳的效果,又不影響節目的播出效果。

還是希望節目組能控制下廣告的頻率,也不要太簡單粗暴,相對柔和與自然地表達或許觀眾就不那麼反感了。

3. 宣傳的味道越來越濃

有人吐槽《嚮往的生活》都快成為《戶外版快樂大本營》了,因為《快樂大本營》的嘉賓,每一次都是帶着新劇,新歌來的,而《嚮往的生活》好像也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很多藝人來蘑菇屋都帶着宣傳目的,比如第四季第1期中,周迅就帶着自己的學生張婧儀,宣傳了張婧儀和彭昱暢的新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前面3季來宣傳的明星也不少,如黃渤帶着于和偉、王迅宣傳電影《一齣好戲》、沈月和陳都靈宣傳劇版《七月與安生》、陳飛宇和何藍逗宣傳電影《最好的我們》、佟麗婭宣傳電影《超時空同居》、滕華濤帶着鹿晗來宣傳電影《上海堡壘》。

4.勞動的價值越來越淡

從第一季的用玉米換食材,到第四季用椰子換豪華大餐,節目裡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越來越不可見,現在貌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一大桌子菜,觀眾甚至都不知道食材都是咋來的。

記得第一季中,嘉賓需要自己搭灶台做飯,所有做飯的食材都需要自己動手掰玉米棒子來換取。嘉賓們會和導演組討價還價,導演組會認真數嘉賓到底掰了多少根玉米,那時的煙火氣是很重的。

說來說去,格格還是最喜歡第一季的節目,不僅是因為拍攝的地點離格格的老家比較近,房屋的建築風格和老家一模一樣,更重要的是,第一季是體現勞動價值最充分的一季。明星們要辛辛苦苦掰玉米來換食材,每位嘉賓都會實實在在體驗到勞動辛苦,食物得來不易,吃起來也會更香。

5.彭彭和子楓的藝能感不足

和「逮誰跟誰來」(這句話沒有貶義,是格格老家的俗語,是「自來熟」的意思)的大華相比,彭昱暢確實沒有什麼綜藝技巧,性格憨直,因玩「打二條」遊戲對女生下狠手登上熱搜,還被網友調侃「是怎麼找到女朋友的」。彭彭還不注重形象,常常被別人調侃。黃磊對他評價是:「不是特別地研究自己。」 也就是說,他很簡單、很真實地做人,不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不刻意奉承,也不故意表現。

張子楓性格比較內向和害羞,和嘉賓的互動不是很多,第1期中她和張婧儀之間就有點尬聊的感覺,再加上年紀小,和一些前輩大咖在一起,會有點不知所措和畏手畏腳。

相比之下,郭麒麟就帶有典型的綜藝精神,身為相聲演員的他,說話自帶梗,是比較有趣的一個。

對於彭彭和子楓藝能感不足的疑問,編劇胡明則直言:「我們想要的不是一群有藝能感的人來做一件有藝能感的事,《嚮往的生活》喜歡的是真實,而他倆也是十分合適的。「

鄉村與田園,自古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詩與遠方

《嚮往的生活》之所以熱播,以及李子柒之所以爆紅,歸根結底是因為——對於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人來說,對土地有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愫,鄉村與田園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詩與遠方。

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直處於農耕社會。所謂農耕文明的社會,通俗地說就是「向土裡討生活的」,因此中華文化傳統都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習俗都是同土地聯繫在一起的。從紀年的方法、節氣的命名、節慶的安排,到服飾和藝術、鄉音和方言,土地和農耕的氣息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家都記得陶淵明和他那句廣為傳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吧。陶淵明晚年回歸鄉野,過上了真正的農耕生活,並用他質樸無華的筆觸為我們描繪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田園生活。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自己都想不到他的詩帶給後世中國人帶來多大的影響,後來還出現了田園詩派。其實長久以來,關于田園和鄉村的記憶一直沉澱在一代代中國人的血液里。

但伴隨着我國進入現代工業化社會,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勞動生產被高度分工,切分成無數的鏈條和組成部分,生存和消費被割裂開來,很多人早已不知道我們的食物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還記得一個段子,有人問小孩,菠蘿是怎麼長出來的,小孩回答是從超市長出來的。

同時,由於人們不參加生產,對食物很難形成主觀上的情感,不懂得珍惜,如我的父母,絕不允許吃飯的時候浪費糧食,因為他們都親身種過糧食,從種到收撒下太多汗水,他們知道一菜一飯都來之不易,但對於我兒子,不浪費糧食則是一種強行灌輸的理念。

住在現代工業化的都市裡,雖然物質極大豐富,但這些東西都具有高度同質化、商業化的特徵,都明碼標價的商品,缺少附着其上的人情味和煙火氣。同時,快節奏的城市裡,人們受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驅動,都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但心底又都渴望回歸某種簡單、簡樸、純粹、無壓力生活方式,於是《嚮往的生活》或是李子柒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就成為觀眾心中自我浪漫化的詩與遠方。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08 08:05:46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3-12-21 13:12:46

求助

頭像
2023-10-29 09:10:36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