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暑假,你怎麼過的

情感導師 559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視覺中國供圖

當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時,開始有機會重新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關注與自己、家人、戀人的關係。

教了三個月心理諮詢課 我看到曾經的自己

李婷

2020暑假,你怎麼過的

當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時,我們開始有機會重新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

---------------

「老師,我在家裡快要待不下去了,和爸媽三兩句話就能吵起來……」

「我每天熬夜打遊戲,停下來就頓感索然無味,知道這樣不好,但控制不了自己……」

……

3個月前的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在家裡開設遠程心理諮詢課,現在卻成了我的暑假常態,並樂在其中。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開啟了魔幻的2020年,也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不斷撥弄着敏感的神經,整個人沉浸在焦慮的情緒中,感到失控和疲倦;假期被迫延長,在家裡從寒假待到暑假,和父母整日相看兩相厭,上演家庭版《囧媽》;事先擬好的實習計劃被打亂,長時間宅家生活,甚至出現了「社恐」傾向……

這時,我偶然得到一個在大專院校兼職心理健康課老師的機會,我正在讀心理專業研究生,之前有過在中學心理諮詢中心當助理的經歷,還沒做過高校的心理諮詢和授課,於是爽快地應下了。

諮詢師在來訪者面前的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以最好的面貌上課,我終於打起精神捯飭自己,不再是蓬頭垢面、一身睡衣走天下的居家模樣。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開始將注意力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焦慮情緒也慢慢緩解。

疫情就像個導火索,引爆了大量被壓抑的心理需求,不少同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失眠、焦慮、抑鬱等,甚至影響正常的社會交往、學習狀態和家庭生活。每天熬夜刷手機或打遊戲,網癮加重;長時間宅家不運動,不僅發胖,還常常眼望天花板失眠到天明;與父母朝夕相處,卻矛盾叢生,家裡瀰漫着濃濃的火藥味……

「不要因為自己的任何一種情緒而心懷愧疚。任何人都可能出現負面情緒,因為事不順而產生低落抑鬱的情緒更是正常的。」

「不妨接納自己這樣的狀態,允許負面情緒存在,它本身不是錯的,不要為了情緒出現本身而給自己更大的壓力。」

……

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充滿了不現實的期待,期待着可以從中獲取萬能靈藥。其實,心理諮詢講究「自助者,人助之」。諮詢師運用傾聽和共情的辦法,鼓勵來訪者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共同去探討自我調適的方向。

往往很多被認為是「正確的廢話」,確實行之有效。比如,嘗試接受一些自己不可控的東西,如果想走出某個情緒,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情緒本身;又比如,緩解釋放情緒最有效的方式是與人建立連接,多與家人或朋友溝通交流,可以有效舒緩不良情緒。

常常有朋友會問我:諮詢師不會吸收很多負能量嗎?其實,心理諮詢是一個互相給予的過程。每次諮詢到最後,有時很開心有時很悵惘,聽完一個故事總會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到深邃似海的情緒中去,但我感謝這些來訪者給予的信任,讓我有機會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路。

有一個小姑娘是為減肥而苦惱,曾努力瘦過,但近期因腳受傷無法運動,很快又反彈了10斤,在家裡因為節食的問題與家長多次爭吵,一度沉溺在抑鬱的情緒中。

在她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為自己忽胖忽瘦的身材而陷入自厭的泥淖。但後來我明白了,在健康的前提下適度追求美是沒錯的,但沒必要為社會的審美和他人的目光去苛求自己。

還有許多來訪者給我的感覺也一樣,做諮詢就像是在照鏡子,或多或少都能折射出一些自己的經歷或個性。那些帶着各種各樣力量的故事與生命,也帶給我很多感動,引領着我,督促着我。

過去,我們探索星辰大海,汲汲於與外界的聯繫,但對身邊的人和自己的內心世界,卻漠然處之。直到疫情時,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開始有機會去重新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關注與自己、家人、戀人的關係。

感謝這3個月的心理諮詢課,專治他人心病的同時,也是在進行自助,讓我發掘出自己身上的力量。

一邊讀文獻一邊篩信息 找回時間掌控感

加利

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或許不是找到最合適的方向後再去實踐,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着往前走。

---------------

2020年6月初,在忙着期末和課題論文的學期末尾,我曾細緻地計劃了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疫情趨於平穩,學校管控放鬆,不如早點返校準備畢業論文,同時找個線下實習,為即將到來的秋招各類考試面試做準備。

即將轉為畢業年級的我此前被無數前輩告知,雖然秋招是「金九銀十」,但暑假才是畢業季的求職關鍵期。作為一個「拖延症晚期患者」,我深知這個暑假待在家裡很可能只剩一個結果:無限期地無效率拖延。畢竟,學校圖書館的學習氛圍遠比家裡的書桌更催人上進。

然而計劃的腳步永遠趕不上變化,6月疫情反彈,一切規劃瞬間成空——所有學生停止返京返校,需要老老實實待着直到秋季開學。

如此一來,計劃需要重新準備,焦慮緊隨其後。6月末,我的大腦開始為着各類選擇與決定天人交戰:論文實驗進行不了可如何是好?是換個城市還是繼續遠程實習?一邊實習一邊搞論文,時間精力能否兼顧……問題一多,作決定的難度便呈指數級增長,讓人「頭禿」。

從小到大,我似乎一直很喜歡計劃被打破,更不擅長在大事上作決定。初中時,我在書桌前貼上一張時間計劃表,把每天放學後的固定流程按照時間順序布置好,時間精確到分。高中的我則專門準備了一本掌心大小的筆記本,把當天要寫的作業設置完成時間,做完後逐一划去。這種對於時間的掌控感讓我感到安全,一旦更改計劃,我就會陷入焦慮,難以靜心,效率低下。

到如今,我又下意識想逃避。明明畢業論文的備選方案尚未定好,線下實習也無着落,我還是翻出了曾看過的電視劇和電影,和讀過101遍的書籍,主動承包了家裡的拖地任務,讓自己「忙」起來。似乎只要空白的時間被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填滿,就可以忘記時間在流逝,假裝這個暑假和過去每年的暑假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也不存在畢業和求職的壓力。

但每當我無所事事地度過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刷微信,看着朋友圈的大家分享實習經歷和學術成果,自我安慰行為所建構的外殼被一寸寸擊破,無力感慢慢滲入內里,腦海中一直有個聲音在詢問:你為什麼不努力,你為什麼要拖延,看吧,你已經在畢業和求職的道路上落後了一大截。

彼時的我依舊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因為同輩壓力而焦慮,還是因為對未來尚且沒有確定的方向而迷茫。身旁的父母時不時催促:「事業單位穩定,地位高,最適合女生。」「快點準備公務員考試,再不複習就晚了。」疫情影響下動盪的就業市場,穩定性變得格外稀缺,我第一次動搖了求職方向,疑惑自身定位是否正確,要不要遵循那句古老的名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在糾結、拖延和自我懷疑之間,暑假的時間逐漸流逝。7月中旬,許久不見的閨蜜從國外留學歸來,我們繞着城市廣場數着腳步聊天,驚覺目前困擾着彼此的,都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和憂心。

我們找了一家咖啡店,問店員要了兩張便簽紙,把彼此所面臨的困惑一一列出,再把各個選擇的優劣性對照着參考討論,還是難以找到可以順利通向未來的最優解。在寫下問題和梳理方向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即使原本的計劃被打破、即將面臨對未來方向的艱難選擇,但最優解本身或許就不存在,如果根本就不去付出嘗試和實踐,如何知道那個決定是否合適?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或許不是找到最合適的方向後再去實踐,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着往前走。

暑假過半,待在家的我逐漸找回了對於時間和生活的掌控感,開始一邊閱讀文獻,嘗試為論文無法做實驗做準備;一邊篩選合適的求職信息,不斷明確自己的未來方向。焦慮依舊存在,但我似乎適應了它的常態化,畢竟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與其躺着,不如行動起來吧。

在書中我走了很遠的路

丁塵

也許因為想要出門的心思被徹底切斷,我更容易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書籍構建的世界裡。

---------------

我猜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想儘快從今年這場「大夢」中醒來。國內的一切都在慢慢恢復,經過此「疫」,人們的健康意識明顯提升了,口罩戴上了,距離拉開了。對了,也不去旅行了,比如我。

作為一名資深「驢友」,旅行幾乎是我假期清單上的固定項目。去年暑假我與大學室友一同去了四川,在成都的街頭上我們幾個許下豪言,今年暑假要一起自駕游去西藏。如今豪言尚在耳邊,疫情卻在外邊,我們理智地認為,不能去了。

沒有旅行的暑假仿佛更加漫長,就此浪費時間實在可惜。「詩與遠方不可辜負」,遠方去不了,不是還有詩嗎?一個「驢友」往往也是一個文藝青年——我一般在買書的時候立刻化身文藝青年,因此積下了大量的買而未讀的書。於是,我來到書架前,嘴角45度上揚。

閱讀的過程是安靜的,其間沒有風沙吹過荒漠時的聲音,沒有繁華都市人來車往的喧囂,沒有浪潮拍擊海崖的轟響,也沒有清晨時分空幽山谷間的啼鳴。然而,當我讀着那些文字的時候,卻又分明聽到了它們。在《山居筆記》中我從寧古塔走到嶽麓書院,看中華千年文明如洪流奔騰而過;在《神秘島》中,我重回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與被困於太平洋荒島上的一行人一同自救、經歷奇遇;在《白鹿原》中,我置身陝西關中,腳下是雨後濕漉漉的泥地,面前田裡的麥苗正泛着嫩綠;在《本源》中,我又登上了聖家族大教堂的塔頂,俯瞰巴塞羅那夜空下的萬家燈火。於是我一點點意識到,文字是可以帶着人行萬里路的。也許是因為想要出門的心思被徹底切斷,我更容易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書籍構建的世界裡,並在其間遠眺、仰望、凝視,感受書中人的悲喜與命運的跌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更有漫漫長路,而閱讀就像是一場足不出戶的旅行,視線在紙頁上來來回回,恍然間,便已走出了很遠。

沒有固定的閱讀速度,有時兩三天就可以讀完一本書,有時一周才能讀完一本。從這個暑假開始直到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我已經讀完了不多不少的7本書。我已經記不起這7本書是什麼時候買的,在哪裡買的,但它們實實在在地送給了我7段各異而精彩的旅程。在旅途中,人們往往會為了難得的人、風景和經歷駐足停留,慢慢感受,不必心急。我想,閱讀也應如此。

除了閱讀本身,我還關注了一些讀書類的自媒體,或是文章,或是視頻,內容大多是值得一讀的書籍分享以及書評。後來,我開始在網絡讀書論壇上發表或長或短的讀後感,並與和我讀過同一本書的讀者們交流甚至辯論。我享受這個過程,享受用閱讀去社交,以書作為談資。

我和小龐便是在論壇上認識的。因為他發在我書評下一條長長的回覆,而決定找他私聊。他在雲南,我在北京,「書」逢知己,從此多了個朋友。他說他很宅,除了看書聽音樂沒什麼其他愛好。他還說,就算沒有疫情,他也不想外出旅行,景點總是人山人海,太擁擠。我回他說,等疫情徹底結束,我還是會繼續去旅行,書當然隨時讀。

那句話說得很對:「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而此時的我也已發現,書籍不僅使我內心豐盛,更讓我漸漸地將閱讀變成了一種習慣,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這個暑假已經過去了大半,明明哪裡都沒有去,但我潛意識裡卻總覺得自己仿佛已經到過了很多地方。而那些或真實存在,或虛無縹緲的目的地就藏在書里,藏在字裡行間,而且不擁擠,沒有人山人海。

異地戀前夕 我和女友漫遊灕江

文昌魚

我曾以為8天的旅程會很長,但是實際上卻過得出乎意料的快。相比沒有疫情時在北京的朝夕相處,這8天更顯彌足珍貴。

---------------

7月初,已經異地7個月的我和女友進行了一次重要對話:

「我想你了。」

「我也想你了,我想去旅行,一起去?甘肅?麗江?」

「不如來桂林吧?我還可以帶你體驗《嚮往的生活》。」

「嗯,思考思考。」

由於疫情的阻隔,我們倆自今年1月分別以來就再未見過。我獲得了自上本科以來最長的宅家時間,經歷了畢業論文寫作的痛苦、答辯的緊張、回校畢業計劃反覆修改的大喜大悲、爸媽態度「跳樓式」的轉變,以及博士階段即將與女友分隔兩地的「突發」消息。

好在一切波瀾不驚,畢業雖在「雲端」,但也還是真切地到來了。當這個稍顯特殊的暑假過半,為了舒緩自己的心情,也為下一階段或許更加艱險的路途做準備,我決定規劃一場畢業旅行。

旅行地點的選擇花了一些心思,我們希望找一個兩人都未去過、景色優美但旅行花費也能夠控制的目的地相聚。我從未到過桂林,女友雖身為桂林人,但也沒有仔細領略過家鄉的美麗,而她的當地人身份和「交流密碼」般的本土口音能夠保護我們不至於被「割韭菜」。反覆討論之下,我跨越大半個中國前往桂林。

當飛機進入桂林上空,從空中俯瞰,滿眼都是綠色,各種不同色號的綠雜糅在一起,構成一種雖然顏色單一但又不乏味的美感,蓬勃的綠蘊含着無限希望。然而,地表溫度熱到讓人變形。抵達的日子是我和女友相遇相識兩周年紀念日,原本想着見到女友時給她一個驚喜,甚至在手機里設置了提醒,但最後還是「熱」忘了。

景點遊客寥寥無幾,住宿相比往年要便宜不少,這給喜愛清靜的旅行者難得的「慢游」機會。一陣山雨一陣晴,一路泥濘爬着山。當和女友坐在龍脊觀景房間內的落地窗前,朦朧煙雨中連綿不絕的梯田,禾苗隨着風兒波動,就像在演奏動人的韶樂。在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祥和。沉默着,兩個人相顧無言,一切又恰似盡在不言中,如果要問我所嚮往的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蓋桂林」,但我們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在灕江找不到拼竹筏的遊客。下午,兩人騎着一輛可愛的全粉Hello Kitty電動車加入城市的「電動車大軍」,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沒有確定的目的地,走走停停,一起欣賞山水之美,吃着路邊買的香甜大芒果,習習涼風吹在身上,吹走灼熱,說不出的輕鬆愜意。

回到市區,晚飯後兩人在灕江邊散步,不禁聊起了未來。儘管關於異地戀在網上已討論過很多次,終究不如當面溝通直接有效。去年年末在校園裡軋馬路,還想着兩個人未來3年還在北京,閒暇時我可以騎着電動車帶她去探索美食,周末爬香山、去動物園,甜蜜地暢想畢業後兩個人的共同生活。沒想到5月事情發生轉折,就好像沒有預想過新冠肺炎疫情會暴發並持續那麼長時間,大概人生就是那麼不可捉摸又出其不意。一切的機緣巧合,一切的猶豫與抉擇,一切的不舍與迷茫,最終塵埃落定的結果,是我即將與女友展開長達4年的異地戀。

我不支持她的決定,但也沒有立即反對。異地戀是有風險的,從溝通上來說,信息傳播會存在更多干擾噪音,誤解、吵架的幾率有可能上升;從感性上來說無法感知對方細微情緒,無法及時陪伴在身旁,難過時的落寞會加倍上升。這些負面情緒增多,無疑消磨兩人之間的感情,甚至導致分道揚鑣。就像一個礦泉水瓶里餘下半瓶水,可以看作資源枯竭的預警,也可以看作希望的存在,未來的不確定,是抉擇時往前一步的不可知性,也是往後一步的不可預測,人生在路上,走一步算一步。

走走停停,兩人逛過榕湖逛杉湖,看過日月雙塔再到步行街上尋找宵夜。我曾以為8天的旅程會很長,但是實際上卻過得出乎意料的快。相比沒有疫情時在北京的朝夕相處,這8天更顯彌足珍貴。短暫相聚之後,我們也將要開始各自博士階段的學習生活,在面對面坦誠交流過後,也更能理解對方的感受。我們曾在北京三環邊暢想未來,如今灕江邊兩人也展望未來,希望愛做夢的孩子都可以夢想成真,每一次的分離,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

上午享受獨居 下午為媽媽做飯

徐亦捷

半獨居生活的本質也許就是如此:在準備的過程中收穫一個人實踐的快樂,而共享成果則實現了兩個人的滿足。

---------------

作為一名即將升入大二的學生,我在杭州家中上網課度過了第二學期,然後,又接着過暑假。

暑假是考驗人的時刻。卡耐基說懶惰是萬惡之源,我靠着母親大人的縱容,已經懶了整整19年。

雖然我懶,但這阻止不了我「一心向善」。我決定妥善地安排我的「半獨居生活」。家裡是母親和我兩個人生活,所謂半獨居,就是白天母親大人上班,我享受獨居,晚上她回來,我得準備晚餐,和她共享。

因此,我特地擬定了一天的計劃表:看展,閱讀,看電影,板繪,學韓語,準備英語專四考試。

然而,在戒斷症的影響下,手機顯得愈發親切。從睡眼惺忪的清晨摩擦到睡眼朦朧的半夜,精神快感從藍光中不斷迸發出來。只是那滾動的6.1英寸屏幕,終究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疲軟了,而所謂的計劃也從未開始。

這不禁讓人捶胸頓足:只有目標沒有具體執行步驟的計劃都是鬼扯,因此我決定為暑假重新制定一份精確到分鐘的計劃。

早上8點到9點背12頁的英語單詞;之後的1小時看TED演講,英文、雙語字幕各一遍,對着演講稿做好筆記,又是兩遍;10點半開始,對着韓國語教材為我追星10年積累的韓語添磚加瓦;11點半,就着偶像的歌詞實操聽說讀寫,順便愉悅身心。為了集中注意力,我把手機扔在了房間另一頭;為了清醒,我拿出了很久沒寫過字的筆記本;為了生活規律,我放棄了熬夜……

在假期堅持做這些事並不容易,誘惑環繞,環境浮躁。我們在之前12年的教育中學會了學習的時候學習,玩的時候玩,自律也並非自由的標配。人們總說高考後就解放了,但成年的我們不再擁有被安排的特權,學習與生活、學校與社會時刻交織在一起,考駕照、實習、做飯、養花……在自由時間內作出自律的安排是我們的權利,更是自由的高配。

下午雖然依然有閱讀、板繪、作曲等活動,但是我對準備晚餐的興趣從4點開始明顯高漲。畢竟沒有人能忽略母親大人打來的慰問電話,以及她對晚餐的暗示,於是烹飪便成了黃昏的重要課題。

我不敢點火柴,主要依靠電磁爐。對於做飯這件事,我自認天賦異稟,如何搭配、怎麼切、放什麼調料全憑一時高興。

對於在日式餐廳吃到的烏冬涼麵念念不忘,於是我用干海帶包、香菇和乾貝復刻了湯底;日式醬油、老抽和紹興料酒炒制的洋蔥牛肉當作澆頭;為了體現其涼麵的本質,除了冰塊,我還刨了大半根有機黃瓜絲作輔料。

這碗烏冬面完美地復刻了幾年前的感動:鮮甜,嫩滑,彈牙。

但是仔細一咂嘴,我還是嘗到了些許無措:和預想的細碎輕薄不同,海帶漲大後從鍋底摞到了湯表面,我不得不撈出了一多半;190克的牛肉比預估的多了一倍,直接蓋住了所有麵條;因為過於想當然,剛一出鍋就把冰塊都放進去了,「涼麵」依然滾燙了好久……

把這些講給母親大人聽的時候,她露出了微笑,畢竟我的母親大人也不是天生的料理王。把直覺變成經驗往往需要多次的實踐,但是一想到家人滿足的笑容,過程也就變得有趣而充實了。半獨居生活的本質也許就是如此:在準備的過程中收穫一個人實踐的快樂,而共享成果則實現了兩個人的滿足。

經過一段時間的評測,這份計劃在自我充實方面有明顯的積極效用,而烹飪也為我和母親大人的互動帶來了良性循環。在自救的道路上,儘管我依舊時常懶惰,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因此,為了避免成為萬惡之源,耳機里正好傳來一句防彈少年團的歌詞:「比起苦惱,大家還是走起吧!」

2020年08月21日 06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0-16 17:10:55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3-07-21 14:07:35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06-21 17:06:2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