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指南|為人父母最忌諱講大道理,好孩子都是被這些小道理教出來的

情感導師 600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來源: |親子學樂 ID:kidsfund」

"下決心養育一個孩子——這個決定至關重大。這就好比把你的心臟從身體裡揪出來,從此看着它生活、游離在身體之外,直到永遠。」

——伊麗莎白·斯通,美國教育家、作家

「為人父母」,這四個簡單的漢字里包含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所有對「育兒」略有關注的現代父母都感同身受。養育一個小朋友,很大的程度上,是把你最脆弱的地方暴露給這個世界。經過最初和父母形影不離的一段時期之後,自入園始,某種程度上,一個小朋友就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了。

成長指南|為人父母最忌諱講大道理,好孩子都是被這些小道理教出來的

這個世界大體上仍然是善意的。但是,它是否會對你的身體裡掉出來的這顆心臟溫柔相待呢?如何讓孩子認識到世界的好與壞,多樣與複雜?面對意外、性侵和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面對家人、朋友和愛情時如何正確相處,面對疾病和死亡時又如何去冷靜看待?

這些話題作為家長不是不想講,而是不知道以何種方式講,講到什麼深度。一不小心很容易變得教條,引起孩子反感。如果您也有同樣的困擾,推薦和小朋友一起來看看這套《和世界對話的孩子》。

全書一共9冊,由法國十餘位不同領域專家共同編寫而成:

法國公民權益保護機構、反暴力資源中心、巴黎主宮醫院司法醫學部的心理學家以及法國多所學校師生等

經國內多位專家審定:

和睦家醫療救助基金會推薦,和睦家兒科主任、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創傷外科主任

力圖為家長孩子提供權威易懂、清楚明白、可以操作的成長指南!《和世界對話的孩子》就是一扇讓孩子認識到真正世界的窗,在孩子走出家門之前通過這扇窗對外面的世界產生自己的思考。

01

自我保護:

遠離暴力傷害、兒童性侵、意外事故。

世界上有很多種暴力:

語言暴力、肢體暴力……

既有我們遭受的暴力,也有我們施加給他人的暴力。

所有這些暴力都會造成傷害。

作為家長,我們看了太多關於暴力的例子,既怕孩子是遭受暴力的那個人,又怕是施暴的那個人,更怕的是,孩子遭遇了這樣的事情卻不敢告訴我們。

書中站在孩子的角度,像一個溫柔的朋友解釋暴力背後的原因,沒有說教也沒有指責。

《對暴力說「不」!》讓容易變得暴躁的小朋友理解暴力的來源,了解它如何在腦中產生。

對於遭遇他人暴力的孩子。「它能幫助你不再成為受害者,任人欺負。你將學會捍衛自己的權利,學會通過語言、談判技巧、幽默,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通過武力來保護自己。」

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因此書中還教會小朋友如何正確抒發負面情緒,學會避免爭吵,和他人友好相處。

最後的小測試,希望孩子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近年來兒童性侵的案件屢見不鮮。這本《自我保護:對性侵說「不」!》的就是要教孩子學會識別危險信號,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有底線,會拒絕。

孩子遭遇性侵害後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心理:

這不是一件好事,我不能讓爸媽知道,他們會打我罵我的;這是我的錯,這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我不能讓別人知道;如果我告訴別人,TA會打我,甚至殺了我和我爸媽的;這是一個可以換錢換零食的行為;剛才發生了什麼?有點奇怪,我還是繼續出去玩吧

應該讓孩子們心中始終有一個警戒線,凡是遇到有威脅的情況隨時識別出危險信號,從而避免遭受傷害。

當然,前提是既不讓孩子感到驚慌,也不使他們對成年人失去信任。孩子要知道一旦遭遇危險如何來尋求幫助,尋求誰的幫助。

《避險與自救》是寫給孩子的一部實用急救指南。

本文作者是有着30年急救從業經驗的法國急救中心蘇珊娜醫生向孩子講解如何避險與自救!同時本書還由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創傷外科副主任張磊審定。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初添輔食的時候,就去學習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你還沒學過,那麼這本書里也有講哦),隨着孩子的長大,活動範圍和能力的提高,緊急危險更是隨時可能發生。

遇到危險,如何自救,需要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認真學習。

經常能在新聞中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運用知識轉危為安的例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意外發生後的自救是有時效性的,而大多數人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又常常並非最好的處理方法。因此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擁有正確的急救常識在關鍵時刻是可以避免很多遺憾的發生。

這本書列舉生活中最常發生的意外,並分步驟講解如何處理自救。例如摔傷、割傷、過敏,着火、溺水、煤氣中毒,以及家人可能會突然暈倒,誤食有毒物品等等。幫助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甚至在關鍵時刻挽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書中用精練的語言,簡單有效的敘述具體的操作步驟,在危急時刻可以拿來迅速搜索解決辦法,讓孩子不至於驚慌失措,實操性極強。

02

與人相處:

理解父母用心、自身情緒、交往準則。

家是一個奇妙的地方!

每個家庭中都有快樂、有悲傷、有秘密、有困難,也有幸福。

《家人與家庭》書中,孩子們圍繞「家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與父母相處問題:

比如同兄弟姐妹小摩擦:

作者兒童心理學家、青少年問題專家斯特凡·克萊熱對家庭的描寫溫馨又細膩,讀起來充滿愛意又不乏感動,比如這段對於兄弟姐妹情誼的敘述:

「弟弟有屬於他自己的世界。他有自己的喜好、活動、夥伴……他就像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等待你去探索,讓你發現新事物,並幫助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

弟弟與你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他會讓你學到,即使是在同一個家庭生活的人,個性也可能千差萬別。當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弟弟身上時,你就能安靜地享受不被父母嘮叨的時光。弟弟會讓你想起自己在他這個年紀時的樣子,想起父母如何照顧你,你是怎樣成長並且成為今天的自己的。弟弟還可以讓你感到雙倍的快樂:你會為自己和對方遇到的開心事都感到高興!」

這本書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家庭的組成以及家庭成員的角色,也能促進家人間積極的對話,讓每個人都能更好地享受家庭生活!

關於愛,孩子們有太多的問題。令人感動的問題、令人尷尬的問題、讓人茅塞頓開的問題、家長回答不了的棘手問題……

這本書告訴孩子:愛,何以成為人類最神秘的情感,又何以具有顛覆個人生活的力量;它還會告訴孩子,如何在愛中成長。

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

我長得不漂亮,也會有人愛我嗎?

為什麼大人會親嘴?

你有沒有被問過這些問題呢?如果作為父母你不知道如何開口,那麼可以聽聽法國精神病理醫生、心理分析師塞爾日·赫菲茲是如何坦誠回答這些孩子們的真實發問的。

隨着孩子開始平行社交,朋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小朋友之間的友誼並不如我們想象中一樣簡單,從幼兒園開始孩子身邊出現了各種小團體,會有擁抱也會有爭吵,會有喜歡的朋友,也會有背後的抱怨。

他們的社交壓力或許並不比我們成人要小。那麼如何看待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如何獲得真正的友誼呢?

書中客觀的介紹了友誼的重要性以及友誼有好有壞,或許不能長久這些令人有些遺憾的事實,但是我們的孩子需要接受這樣的遺憾,才能知道美好的友誼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非洲有句俗語:「養大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 這句話的意思是,孩子需要處於社會關係中,和其他人「聯繫」在一起,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成長。

下面這些問題,你同孩子討論過嗎?你希望他們會給你什麼樣的回答呢?

我們每個人的外貌、信仰、出身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所以社會才會如此豐富多彩!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差異也許會讓他們產生困惑,甚至覺得痛苦。因此,需要讓孩子慢慢了解世界的運轉方式,理解差異,尊重差異,學會與不同人交往,不卑不亢又自信正直。

要想與別人共同生活,我們就要學會接受別人本來的樣子,接受彼此在觀點、品位、信仰和生活方式上的差異。

這本書從日常生活出發,教會孩子寬容、尊重和團結的精神,從而更好地與他人相處!讓我們擁抱平等、友愛,反對偏見、暴力。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生活得更自由、更幸福!

每個主題最後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討論話題,讓孩子說說他的觀點,沒準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03

生命教育:

建立自尊人格、積極思維、強大內心

即使作為大人,我們常常不能鼓起勇氣說「不」,小朋友說「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恐懼或者憤怒,判斷哪些行為是不對的、是法律或者道德禁止的;其次,要讓孩子相信自己和父母。這本教孩子《學會說「不」》的小書能夠鼓勵、幫助他們在困境中堅持原則、保護自己。

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就是指

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沒有主見,自己的舉動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被嫌棄;害怕說不,不懂拒絕,被人占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係就會破裂,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悅別人為目的。

討好別人會令他受很多委屈,會令他喪失自我,會令他變得軟弱。因此,我們希望孩子在遭遇不公、暴力、騷擾、侮辱、恐嚇甚至性侵、虐待等更為嚴重的侵害時,能夠學會冷靜和堅定地說「不」。

這何嘗不是我們大人也要學習和實踐的呢?讀這本小書的時候,作為一個成年人也會被鼓舞,希望每一個逆來順受的小朋友大朋友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勇氣

當我們談論殘疾人時,有時會聽到人們用 「不正常」來形容他們。這是否意味着社會被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正常」的人,而另一邊是 「不正常」的人呢?

當然不是!殘疾人也屬於人類社會的大家庭。他們與其他人有相同的需求、同等的權利。

本書由致力於鑽研兒童殘疾問題的法國兒科醫生伊蓮娜·德·里斯尼德所著, 同時由北京和睦家京北婦兒醫院的兒科主任,唐鎖勤教授審定。

我們不希望孩子對待他人刻薄又傲慢,我們希望孩子成長成為一個會共情,懂尊重的人,因此書中客觀地講述殘疾人的生活狀態,希望以此告訴孩子們,殘疾人和我們一樣也是社會的一員,只是比普通人更加需要關愛與幫助。

這本書體現了法國人「平等、自由、博愛」的原則,所謂「博愛」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遞出了非常正能量的價值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殘疾,了解殘疾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尊重不同,平等對待,並學習如何同他們和諧的相處。

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薩瓦特爾 西班牙著名哲學家

白岩松曾說:「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生死是貫穿人生的重大命題,但對於家長而言,同孩子討論生死並非易事。

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是什麼時候第一次意識到死亡這件事的呢?

是路邊摘下的小花褪色枯萎了?是他養的小魚一天不再游泳了?或者是鄰居奶奶去了醫院再也沒能回來呢?他這小小的腦袋裡是認識死亡的?你是回答他「去了另一個世界」還是「變成了星星」呢?

我們都知道,一味用童話來搪塞不是長久之事,那究竟怎麼來正視死亡這件事呢?這本《生與死》,用精準的語言,和稍顯抽象的插畫圖文並茂地為孩子巧妙解答了關於生與死的種種疑問。

死亡,是生命中最神秘的事情。對一些人來說,死亡也是最悲傷、最可怕的事情。

因為每個人最後都將死去。正確認識死亡,能夠讓孩子直面內心的恐懼,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應對危險只是成長的「基本保障」

陽光自信才是我們的「真正追求」

《和世界對話的孩子》用兒童可接受的方式,大膽地表現主題,直面現實的危險,給孩子真正的勇氣和有效的社會經驗。

全書以生活場景引起孩子共鳴,以兒童問題引發孩子思考,步步引導孩子做出正確決定,懂得和學會自我保護。內容結合當下的實際形勢,由專家進行講解、提出建議。

書中配有知識詞典、熱線電話、政府網站……對每個話題的實用知識進行總結,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讓孩子知道如何去做。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內文

這是一套讓家長和孩子都能有所感悟的「成長手冊」

自我保護是告訴兒童「關愛自己」,

懂得拒絕是教會他們「平等關係」。

更涵蓋兒童成長中的「核心主題」:

從「父母家庭」到「愛情友誼」的情感疑問、

從「學會說不」到「與人相處」的交往原則、

從「健康殘疾」到「生死觀念」的生命哲學……

01 好接受、能記住、可操作的自我保護知識

生活情景單元結構、提問引發思考、詳解自救步驟、漫畫式呈現。

語言溫柔而堅定,給予孩子面對危險時自我保護的勇氣。

02孩子最早的情感教育:解答孩子「人際交往」的種種疑問,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智慧

主題涵蓋親情、友情、愛情,場景涉及家庭、學校、社會。

從孩子的真實提問出發,真正理解孩子內心,解答孩子困惑。

語重心長講道理,沒有嚴厲的說教和無腦灌輸。

多角度闡釋主題,樹立健全三觀。

父母也可能犯錯:

分享有時並不容易:

儘管有顧慮,也要會拒絕:

03 飽含深情的生命教育,讓孩子在思考中感悟生命之美妙,充盈內心正能量

「自尊自愛」、「人生意義」、「價值判斷」、「生活態度」……「硬核」主題是孩子深入思考的契機,是智慧的催化劑。

幽默的插圖、溫情的語言,深入淺出,表達方式適合兒童接受。

比如《自我保護——對性侵說不!》一書中,為了更好地讓孩子理解而創作出六個主人公。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漫畫形式,來講述他們被一些大齡的孩子或者成年人騷擾的故事。

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紮根在世界的土地上,對周圍充滿疑問,渴望汲取營養能量。

《和世界對話的孩子》不但教給孩子保護自己的實用知識,而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更「潤物細無聲」地將待人處事、情感體悟、人生哲學的智慧傳達給孩子。

《和世界對話的孩子》(全套9冊)

圖書品牌:巴亞橋 Bayard Bridge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5-24533-6

作者:[法]多米尼克·德·聖馬爾斯 等

繪者:[法]塞爾日·布洛克 等

開本:16開

頁碼:共412頁

尺寸:165*210mm

印裝:平裝,四色

適讀年齡:7歲到13歲

團購詳情

團品:《和世界對話的孩子》(全套9冊)

價格:原價178元,親子學樂團價98.9元

適合年齡:7-13歲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29 18:03:36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3-11-20 16:11:55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10-24 04:10:45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09-27 06:09:30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