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900萬,卻把娃養成不會笑的機器: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缺愛

情感導師 540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10萬?30萬?還是50萬?

真的「太少了」!

英國富豪,每年砸900萬育兒!

紀錄片《驕奢父母》中,那些富豪父母為了培養孩子不惜一擲千金,從孩子呱呱墜地便開始為他們配備各個領域的專業管理培訓師。

每年花900萬,卻把娃養成不會笑的機器: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缺愛

從家庭管家、頂級家教,到營養師、瑜伽師、服裝搭配師,甚至是令人費解的「坐便訓練師」……

專家們各司其職,合力將孩子訓練成父母想要的樣子。而這些有錢有閒的富豪父母,只需要定時支付賬單就可以了。

據統計,這恐怖的賬單每年高達10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900多萬)。

但,金錢投入得越多,孩子就越優秀嗎?

再優秀的保姆,也無法代替父母的愛與陪伴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彌補不回來了。正如奇葩說辯手顏如晶說的:

「孩子的人生從1歲到20歲,他們比連續劇更糟糕,連續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

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來的,你不看,就永遠看不到了。」《驕奢父母》中,34歲的妮娜在倫敦切爾西有一棟價值七百萬英鎊的聯排別墅。她是位頂級設計師,平時工作特別忙,可家中卻有3個孩子,另外還養了7隻吉娃娃。

可妮娜絲毫不擔心,因為她雇了3個保姆,2個家教,還有廚師、管家以及三個司機。

他們會幫她把所有事情處理得妥妥的,她只需要睡到自然醒,然後在家裡悠閒地拍攝時尚大片。

妮娜有一句格言:每個女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

確實,這些富豪們確實用金錢打發了孩子,換取了他們所謂的私人時間,卻忘了教育最不該假於人手的就是「陪伴」。

武志紅老師曾說過:「在嬰幼兒期,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

在 12 歲之前,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還記得《小歡喜》裡的季楊楊嗎?在別人眼裡,他爸爸是區長,舅舅是大款,要什麼有什麼,開名牌跑車,住高級大酒店,可謂呼風喚雨。但由於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他叛逆、不願學習,還說話傷人。

即便父母后來回到他身邊,他也極端排斥,甚至怨恨父母。

陪伴是孩子一種必需的心理渴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沒有愛的能力,很容易造成叛逆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其實,孩子需要的很簡單,無非是:生氣的時候,有人安慰;成功的時候,有人喝彩;失落的時候,有人陪伴。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孩子的童年階段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機,你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個擁抱,都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印跡,成為他成長的力量源泉。

養育中最寶貴的,從來不是錢和物質層面的東西,而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

竇文濤曾在《圓桌派》說過這樣一段話:

「很多父母其實就像製造機器人的造物者,他們希望孩子這個產品(機器人)能如他們所願,按照他們設定的最佳程序完成最終的目標,這樣他們的人生就圓滿了。」

是的,他們是圓滿了,犧牲的卻是孩子的一生。片中,一位富豪家長為了讓8歲的兒子成績名列前茅,居然請了12位頂級家教。

還有一位倫敦媽媽,對孩子的期望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劍橋或牛津大學,最高的夢想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名科學家,甚至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

然而,令人心疼的是這個孩子在鏡頭中從來沒笑過。

富豪們想把孩子培養成世界精英,無可厚非。但卻忽略了,所有這些高要求、高期待,會在無形中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

隨之而來的,就是壓力、焦慮甚至是自我懷疑。

心理學家發現: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個人成就的重視,超過了對他們本身(以及品格)的重視的時候,他們抑鬱和焦慮的症狀就會加劇。

正如陶行知所說:

「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

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

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郭德綱便深諳這個道理。

在外人看來,郭德綱絕對是個嚴父,但他對孩子的期望,卻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只要有門手藝養活自己就行。剃頭、修腳、種花、餵狗、炒菜做飯……都可以。

誰能想到,這位相聲界的大師對自己兒子的期望,竟然如此普通?

郭麒麟的成功,當然離不開父親多年的苦心教育和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在父親的教育之下,他擁有了真正的教養和正確的三觀,這比頂級家教傳授的任何知識,都要寶貴得多。

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替孩子設計一條完美的道路,也不是用財富打造最好的教育資源,讓孩子來成全自己的期待;

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會孩子如何成長。

成長只有一次,請對孩子親力親為

「如果你超級富裕,現在還有小孩。你會僱傭他們幫忙嗎?」「我覺得這是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不確認我是否願意,把這麼寶貝的東西交給別人,我覺得他們錯過了很多樂趣!」 這是片中,英國坐便訓練師阿曼達與一名理髮師的經典對話。

阿曼達的職業是坐便訓練師,沒錯,就是教小孩子上廁所的老師。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個職業竟然是英國富人的剛需,他們會花重金僱傭她來教小孩子如廁,而阿曼達也憑藉這份工作在富人區買了豪宅。阿曼達聲稱,這個職業並不誇張,很多富豪教育孩子很少親力親為,哪怕是上廁所這種小事。

一位富豪父親甚至坦言,「我有四個小孩,而我從來沒換過一塊尿布。」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這或許是富豪階層對待生活的方式: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去做。但別忘了,坐便師可以教給孩子上廁所的技能,卻給不了孩子安全感與歸屬感。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小時候獲得心理滋養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比如:

0~3個月的孩子需要無條件的接納;4個月~3歲的孩子需要基本的安全感;4~5歲的孩子需要愛、認同與歸屬感。

而父母親自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帶他們體驗大千世界的快樂與煩惱,才能滋養孩子的心靈,這也是安全感與歸屬感的重要來源,它帶給孩子一生的底氣與幸福。跳水皇后郭晶晶,擁有的財富可以雇用很多保姆和育兒師。

但郭晶晶卻說:「照顧孩子這件事,不能假手於人,只有我才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

她幾乎每天都會去接送孩子上學,開家長會。

還會親自教兒子做飯,兒子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她也會與孩子共同完成。

教育,沒有捷徑,也容不得懈怠。只有父母親力親為,才能和孩子建立內在的情感鏈接,這也是他今後內心力量的重要來源。

教育的真相,從來不是財富的比拼,而是父母本身智慧、眼光乃至于格局的較量。

孩子更需要精神層面的「富足」

莫言說:「每個人,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我們要承認,孩子之間的差距,與基因、與財富、與所接觸的教育資源和環境都有關。

頂級富豪的確可以給孩子提供最「富足」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但一個孩子將來能否真正成才,生活得是否幸福快樂,則更需要精神層面的「富足」,那就是:堅定的志向,探索的熱情,富足的心靈,以及正確的三觀。

而這就需要孩子在恰當的年齡,擁有父母恰當的引導教育:關於勇氣、責任、品格、三觀……而這恰恰是任何天價補習班、全能保姆、頂級家教,都不可能完成的精神傳承。

正如楊絳所說:給孩子最好的愛,是以潛移默化去賦予孩子更多的能量和心理營養。教育,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願所有父母,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都向孩子傳遞一種理智的、溫暖的、有尊嚴的愛,因為這些才是給孩子一生「最貴」的禮物。

內容來源 | 家庭教育之聲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05 04:02:17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頭像
2023-07-14 08:07:01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